“传递爱心就是享受幸福”
———记“通园杯”道德模范奖获得者阎凤英
有这样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十几年靠着微薄的抚恤金过日子,平时生活节俭,但却乐善好施。去年,还获得了婺城区第二届草根人物“通园杯”道德模范奖。她就是城西街道凤翔社区的阎凤英。不幸的是,今年3月,老人离开了人世。小儿媳汪琦说,婆婆虽然走了,但她节俭、热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秀品质值得晚辈好好学习。
阎凤英出生于1920年,她和丈夫都是山东人。解放初期,丈夫因为响应党的号召随军南下,阎凤英只有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子女说:“那段时间他们住在农村,日子过得很苦,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可妈妈每次都对我们说一句话,那就是‘先苦后甜’。后来爸爸当了南下干部,妈妈就带我们辗转到金华和爸爸团聚。来到爸爸身边以后,日子才渐渐好起来,妈妈又生了两个孩子。平时,妈妈都会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1996年,阎凤英的丈夫过世了,因为是离休干部遗孀,阎凤英每个月可以领到500元的抚恤金。这些钱除了伙食和看病吃药外,老人都积攒起来。“有时候,我们也经常劝她,子女都成家立业了,让她吃点好的、穿点好的,或者跟我们一起住,由我们来照顾她的日常起居,但老人坚持一个人住、一个人吃,90岁还自己烧饭,平日里就吃点蔬菜,衣服也都是穿了很多年的,我们给她送东西,她经常叫我们节约开支。”汪琦说,婆婆平时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新闻。因为从新闻里,她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婆婆把平日省下来的钱大都用于慈善捐助了。
社区主任朱晶晶告诉记者,社区每次有公益活动,阎凤英都积极参与。印象最深的就是,汶川大地震后,有一天早上居委会还没上班,阎凤英就带着平日省吃俭用的1000元现金早早地等在办公室门口。老人说,希望能尽点微薄之力。而且,老人对公益活动乐此不疲,在市区创卫活动中,阎凤英90岁高龄了,还积极参加文明劝导、捡垃圾、打扫小区卫生、四处张罗叫人疏通小区排污管道等等。同时,老人每天早上都会把自家附近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也常劝阎凤英在家休息,这些活让我们年轻人来做,但她总是说,身体还行,没有关系。”社区干部说。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虽然老人已经离开了,但阎凤英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每个人,媳妇汪琦就是其中之一。在社区里,汪琦也是个家喻户晓的热心人,社区的创卫、巡逻、计划生育宣传,样样都少不了她,不仅如此,社区哪家哪户有个大小事件她都会积极上门帮忙解决,居民们都管汪琦叫“乐大妈”。汪琦说,婆婆很支持她参加社区工作,经常在她面前说,如果还年轻,也会坚持每天到社区来帮忙。是婆婆的影响,她才能退休后坚持参与社区工作。2006年,在婆婆的鼓励下,50岁的汪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社区里党龄最短的老党员。“现在我和老公都是共产党员,儿子也是入党培养对象,这都源于婆婆的教育,婆婆经常告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要听党的话。”汪琦开心地说,除了受婆婆的影响外,她之所以大把年纪还加入共产党,也是要激励自己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婆婆非常重视‘道德模范’这个奖,这也是她平生第一次获奖,她非常开心,一有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婆婆都会告诉对方。婆婆还交代过,如果她有一天离开了,要子女们把获奖证书收藏好,随时可以拿出来教育后代子孙如何为人处事。”汪琦还告诉记者,阎凤英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非常明事理,当儿媳26年了,从来没看到老人发过一次脾气,没听过老人说一次是非,而且有一次汪琦还看见老人在练字,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这一生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我很幸福,我有四个孝顺的孩子,我有社会给我的关爱,我的前半辈子交给了家庭,我的余生要留给社会,即使只能尽微薄之力,我也要回报社会。因为传递爱心的过程就是享受幸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