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育资源 提升教育水平
———代表、委员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项连坤委员:都说现在学生压力大、负担重,减负一直在提倡,可为何书包却越背越大?我认为主要是利益问题,现在教材、作业本成堆,小孩子天天埋头做作业,连阅读时间都少了。所以减负应该从教材改革开始,各地的教研室都应该重视起来,想各种办法让孩子多看书而不是多做作业。
吴旭涌代表:婺城区在职业教育领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但近几年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标完不成,由于招聘标准,准入机制与职业学校的实际不符,导致招不到有专业特长的好老师。希望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建立起一套针对职业院校、职业高中特点的招聘标准、准入机制。
蓝勤新委员:近几年,婺城小学、婺城中学等一批新学校均按省一类学校建设,从中可以看出婺城对教育的重视,也让人看到了农村、城郊地区逐步缩小与城市教育差距的希望。更让人欣喜的是,以前学校建设往往负债进行,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压力;如今改为“交钥匙工程”,解决了这一问题,令大家得以安心搞教育。不过,婺城教育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与周边县(市)相比,校园设施条件仍有差距。此外,目前整个婺城区的学校数量仍然相对较多,存在生源问题,建议进行更合理的布局,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使整体教育水平得到更好提升。
林秀蓉代表:婺城区有大量外来务工者,他们很多会把子女带在身边,在自己打工的地方生活、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目前婺城区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来支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但是在学校之外,怎么样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建议在婺城新区建设一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够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徐进委员:对特殊教育,报告中写明在“十一五”期间我区视、听障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0.8%,为此,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对婺城区委、区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表示衷心的感谢。特殊教育在教育份额里所占比例较小,属于边缘教育,而实际上,金华市聋哑学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可追溯到解放初期,一直以来,学校的场地和教学规模都比较小,原占地不到3亩,各方面的硬件都相对比较薄弱,这对是否能容纳所有特殊儿童入学成了一个问题,通过多方呼吁,今年终于迎来了喜讯,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六中旁将筹建80亩左右的特教中心。如今,我区还有9.2%的中重度残疾儿童还待在家中,得不到看护,如何帮助这部分弱势群体得到相应的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建议区教育部门着手构建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确保所有残疾儿童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