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婺城,繁花似锦,满目葱茏。在婺城区竹马乡青梅里村,一片郁郁葱葱的枣园,飘出淡淡的枣花香。一棵棵枣树,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小巧精致的枣花迎风绽放,仿佛在迎接一场盛大的丰收。
新农人虞浩强穿梭在枣园里,与工人师傅一起抹芽摘心。外行人看来,长着一朵朵芝麻般大小的枣花的枝条,没有啥区别。但在他看来,不同的枝条要分别处理,多余的、长势弱的要及时摘除。说时迟那时快,他看准一处,轻巧摘除。“目前枣树进入生长旺季,生命活动极为活跃。通过抹芽摘心可以对枣树进行整形,减少养分的无效浪费,促进枣树生长结果。”
虞浩强是一位“95后”。6年前,正是大学毕业前一年,他在家乡青梅里村种下一片枣园。“我所读的大学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当地盛产皮薄味甜的壶瓶枣。”他告诉记者,大学期间,隔壁寝室的同学由于专业需要,常常能吃到壶瓶枣,他也因此得口福。那种脆爽甘甜的味道,在他心中埋下了种植枣树的种子。
不过,返乡创业,起头不易。头一件,婺城没有枣园。遍数种植水果种类,就是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样本。虞浩强四处打听,在周边县市找到了一位种枣大户,但他种了八九年还是没效益。不过,通过对枣市的摸索,他发现一级枣的行情较稳,只要品种好、管得当,收益应该能保障。认定这条路后,他锲而不舍,终于遇到一位义乌南枣种植专家。专家的点拨,自身的努力,加上政府对新农人创业的各种支持,后来,就有了那片80多亩的枣园。
当然,丰收的喜悦,来得并不快。最初有一年,看着枣园里“革命草”疯长,他动用了过量的除草剂,伤到了枣树的根系,导致那年所有枣树不长果。“整个枣园静悄悄的,我痛定思痛,不怕开支多,今后只采用人工割草机,只为枣树长得好。”他说。
前年金秋九月,丰收终于到来。当满园挂着熟透的枣子,青梅里村人也沸腾了,纷纷拿着竹竿来打枣,上演起了“全村总动员”。“5月开花,6至9月坐果,9月打枣,每年的打枣都是村里一件盛事。”虞浩强说,种植枣树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像抹芽摘心、防治除草、施肥灌溉、打枣都需要人工,每年能为村里提供至少20多个较长期岗位,打枣更是全员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如今,尝过酸甜苦辣,种枣驶上快车道。“几年间,在各方帮助下,我选育出了一批生长速度快、结果率高、果实品种优良的精品南枣。”虞浩强透露,去年、前年都获丰收,特别是去年总产量达到25000斤,今年有信心冲一冲30000斤目标,争取一级枣占比达30%。
采访的最后,他告诉记者,枣子品质好,他还有一个秘诀。离枣园百米开外,他养殖了近3万只鸭子,清水嬉戏、无抗养殖,既能产生效益,又能为枣树提供有机肥。“种养结合”,让他发展农业更有底气与信心。
(记者 马晓芬)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