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三条线路走读婺州古城-全讯官网

2024-07-17 08:49:28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金华传媒记者 孙媛媛 楼冀阳 傅俊

  考寓文化一举成名功归十年寒窗

  今年的高考、中考、期末考相继结束,对于广大学子来说,考试是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岁月的长河里,古代的金华学子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去实现理想,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考试到了明代,基本形成从地方到中央的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等4个等级。古人参加考试的条件要比现在困难得多,金华各县通过童试的考生,就要背上行囊、跋山涉水到省城参加考试。通过者才能进京参加殿试,获得更高的功名。

  考生们一般会提前到金华做准备,到了以后住哪儿呢?试馆、考寓等场所便应运而生了,给考生提供复习备考和居住的落脚点。在婺州古城中,还保留着多个考寓。科举制度已消逝在岁月长河中,考寓则留下诸多考生勤奋拼搏的往事。

  从保宁门出发,沿着八咏路往西走,徐姓考生就能看到“老祖宗”备考的地方了,此地叫“徐家古里”。这是一幢典型的白墙黛瓦庭院式建筑,建于清道光甲辰年(1844)。石库门上的石匾,除了写有“徐家古里”四个字,还写明了这是金华、永康、武义三地徐氏后裔出资合建的考寓。

  推开木门走进徐家古里,木结构的梁架营造出古朴的气息。穿过门厅是个二进的四合院,楼梯位于西侧厢房门口,二楼的回廊可通往四周房间,整体结构布局朴实精致。据金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委员会在2010年的认定,徐家古里是迄今为止古子城区域内发现有文字流传的最早的一幢清代民居。

  如今,这里经营着一家茶庄,“煮万山香茗悟人生百味,藏一把好壶与岁月同行”。古时书香变茶香,而今看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在八咏路上继续向西行至酒坊巷,徐家古里的茶香遇上了桐树门的茶香。桐树门也是一间茶室的名字,位于酒坊巷最南端。古时子城的西大门叫作“桐树门”,相传城门内种有高大的桐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南宋时,坊间流传着“桐齐檐,出状元”的说法,桐树长到和城楼屋檐一样高,就会出状元。传说第一次“桐齐檐”是在宋高宗绍兴年间,金华果真出了第一个状元,就是永康人陈亮。后来桐树被雷劈断,树未死,而是从旁边又新长出一条枝干来。20多年后,金华人刘渭状元及第,此时这棵桐树正巧长到和城楼屋檐一样高。

  这两次高中成为金华科举史上的美谈,桐树门附近也便有了一座状元坊,给金华考寓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只是,从前的状元坊究竟何样已无从知晓。去年,桐树门茶室的主理人应陈雄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茶室边上造了一座仿宋制的木结构茶室,取名“状元楼”。开业时,恰巧碰上俞敏洪带团队到金华开展直播活动,也便成了状元楼的首批客人。

  金华在明清时的试士院位于侍王府内,所以多数考寓、试馆就建在附近,集中在酒坊巷和太史第巷尤为多。一路走来,能看到丁家考寓、湘岩试馆、东阳考寓、吴家试馆等建筑错落分布于古巷内。

  位于将军路上的永康考寓毗邻侍王府,在清代曾是永康籍考生赴金赶考居住备考的场所。这座“类厅堂”式的建筑如今是省级文保单位,常年举办“科举文化展”“胡凤丹父子与《金华丛书》展”等陈列展。

  金华是浙学发源地之一,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古城内的众多考寓是科举文化的遗存,对研究古代教育制度有着很高的价值。让人欣喜的是,象征着古时文化权威的金华府文庙正在原址复建中。

  在古代,文庙和学宫合一,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办的学校。文庙里供奉先圣先师和先贤先儒;学宫的主体是明伦堂或讲舍,是学官讲学和生活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府文庙改建为新式学校,后又成为金华师范学校的校舍。

  在如今的婺州古城内,金华府文庙建筑群已进入最后的装修阶段,将于今年年内对市民开放。金华教育史上的坐标性建筑,值得期待。

  名人文化一横一纵遇见人文风情

  八咏路、酒坊巷,一横一纵,是古城内的两条主街。千百年来,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也和今天的你我一样,走在这两条街巷上,或行色匆匆,或踌躇满志,要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依旧从保宁门出发,开启一场盛大的时空穿越,去遇见古城内的历史文化名人。

  沿着八咏路向西行走,到达的第一个地标式建筑就是金华人再熟悉不过的八咏楼。不过,在1500多年前的南朝,八咏楼还叫作玄畅楼。登临八咏楼,你最先遇见的是当时的金华太守沈约,正是他主持建造了此楼。

  站在当时金华地势最开阔的制高点上,这位“网红市长”感怀万千,不仅写下《登玄畅楼》一诗,还洋洋洒洒续写8首长诗,共计1800余字。“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八咏楼便由此得名。

  长歌八阙,八咏楼和金华在文人圈火速出圈。李白是否到过金华虽然未知,但他写下过“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回首这一路,你将遇见140余位文人墨客登临八咏楼吟诗作赋。这些人与你擦肩而过,你不一定都一一记得,但李清照一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南宋绍兴四年(1134),李清照落脚金华,寓居酒坊巷内,忧愁与疲惫挂在脸上。彼时,她接连经历了北宋灭亡、丧夫婚变、家财散尽等一重重创伤。次年,她一步一步登上八咏楼,凭栏远眺,眼前青山绵延,一江婺水向西奔流。

  李清照的哀愁是意境辽远、大气磅礴的,她随即写下千古名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同样是那个春天,婺江之畔她又触景伤怀:“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由此,双溪舴艋舟成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

  由于八咏楼在当时处于独特地理位置,楼前城门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时间来到明朝,你会看到抗清将领朱大典在八咏楼上誓死保卫家园,转瞬来到清朝,侍王李世贤登楼操演军队。1939年,周恩来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抗战方针……

  八咏路上,名人故事道不尽说不完,酒坊巷亦是如此。漫步616米长的酒坊巷不过七八分钟,但在历史长河中能遇见的名人却不胜枚举,这条古街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酒坊巷里,藏匿着一代报人邵飘萍故居,这里是他在金华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于2011年成为省级文保单位。抗日战争时期,酒坊巷内文化机构林立,文化人士云集,曾有18家抗战刊物聚集。红色报刊《浙江潮》就在酒坊巷创刊,揭露和批判消极抗战,鼓动群众坚持抗战到底。

  《浙江潮》还常在金华举行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和读书会,开展抗战宣传。该刊坚定的抗日立场和所发表文章的质量,深得读者好评,引起各界关注。

  战时,台湾抗日志士李友邦将军领导的台湾义勇队也在酒坊巷成立,这是由散居在大陆台胞组织起的一支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台胞抗日队伍。台湾医院和《台湾先锋》月刊编辑部也设在这里,共同见证了一段血与火的历史。

  走过这段战时岁月故事,来到太史第巷,你将相继遇见婺州两位清官潘良贵和朱之锡。潘良贵就曾生活在此,他是北宋时期的高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勤政。他多次拒绝奸臣勾结,坚持直言进谏,因得罪权贵三次被贬。潘良贵一生两袖清风,去世后由朝廷资助治丧费用,被百姓称为“清潘”。

  义乌人朱之锡则是清初治河名臣,他官至总督河道,治理黄河、淮河及运河长达10年,殚精竭虑,卒于任上,年仅44岁。沿河百姓将他奉为“河神”,沿河立庙,称之为“朱大王”。他去世后,朝廷在婺城建“宫保太史”,又是其后裔守孝的住宅。

  名人故事轰轰烈烈,如今静静流淌在古城的一街一巷里,等待你去聆听、去共鸣。

  婺韵文化一身汉服体会古城烟火

  感受考寓文化和名人文化,我们在八咏路和酒坊巷已来来回回走了两趟,故事还远远没有说尽。这一趟,就让我们换上汉服,沉浸式体验古城独有的婺韵文化。

  保宁门附近就有汉服换装点,择一套中意的服饰化身“古城主角”,一趟婺韵烟火之旅就此开始。

  当白天的暑气散去,夜幕降临,婺州古城内的街灯相继亮起。布艺的宋韵挂灯在屋檐下发出橘色的灯光,营造出婺韵氛围感。竖式的诗词灯从树枝间垂下,点亮古城的诗意。靠在风月无边月亮灯上,亮灯的万佛塔成为拍照背景,“咔嚓”一声定格你与古城的故事。

  夜间的古城,一步一景,韵味十足。在镇东井,可以欣赏宋韵音乐喷泉,体验宋代的流行乐器阮。不经意的转角处,还能与李清照的皮影投影和诗词投影撞个满怀。人在景中走,亦是城中景。

  身穿汉服的你与传统建筑相得益彰。熙春巷有10幢不同风格的古建筑,由市民从各地迁建认养。晚间的灯带勾勒出古建筑别致的外形,飞檐斗拱彰显着岁月年华,精雕细琢的门楣刻下艺术匠心。古建之美,美在恢弘气势,也美在人文历史的沉淀。

  视觉未能及之处,嗅觉带来不一样的享受,行至酒坊巷,醇厚的酒香带来更丰富的婺韵体验。酒坊巷自古以酒出名,相传在明初,酿酒师傅戚寿三酿出风味独特的金华酒,自成一派,声名大噪。如今的酒坊巷里入驻了许多特色餐饮,美酒自然少不了。在品酒之前,不妨先去巷中的金华酒博物馆了解金华酒的前世今生。

  金华酒名声之起,始于唐代。当时金华酒以糯米白蓼曲酿制,由于品质出众,成为名品官酒。唐中期,金华人创造性地以红曲和白曲兼用的方式酿酒,既有白曲酒的鲜香,又有红曲酒的色味,成为一种独特的酿造技艺。

  到了元代,金华已成为全国重要产酒区,朝廷还以金华酒曲方和酿造方为标准,在全国推广。至明代,金华酒风靡一时,据说还流传着“杜诗颜字金华酒,海味围棋左传文”这样一副对联。

  金华酒中的名品主要有错认水、瀫溪春、东阳酒、白字酒、寿生酒等。其中错认水因酒色净透如泉、味甘而醇厚得名,在宋代就成为公认的佳酿,可惜其特殊的酿酒工艺现已失传。1915年,金华寿生酒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金华酒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有酒必有器皿,婺州窑和金华酒可谓是婺韵双璧。酒坊巷里,婺州窑博物馆就在金华酒博物馆不远处。

  婺州窑产品为青瓷,釉色莹润,造型大方。其最独特之处为乳浊釉瓷,釉色在青灰或青黄中带灰或泛紫,釉面开裂处可见星星点点的奶白色晶体析出。制作婺州窑陶器要历经72道工序,“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在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婺州窑博物馆里,能近距离欣赏陈新华、邵文礼等大师的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亲手做一个器具。在历经拉坯成型、装饰刻画后,等待三四周,便可得到一个融入了你自己双手温度与独特审美的婺州窑作品。

  赏灯看古建,品酒做婺窑,这样的婺韵烟火味你爱了吗?来走读婺州古城吧,岁月自有馈赠。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