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4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人们常说“热在三伏”。
今年7月14日是入伏的第一天,人们常说“热在三伏”。那么,“三伏天”为何最热?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介绍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首先这与太阳的角度有关。每年的夏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上,北半球获得的阳光最多,太阳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小,到达地面的多。其次,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同时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地面辐射增温。其次,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阳光接近直射的日子,但由于夏至时,地表湿度较小,地面吸收的热量晚上会散发一大部分,所以并不是最热。而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正是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
专家提醒说,在这酷暑高温的“三伏天”里,人们应注意多食用些防暑降温且清淡的食品,例如绿豆汤、冬瓜汤、绿茶、西瓜等。此外,在使用空调作为纳凉消暑的工具时,要注意正确使用,连续使用空调的时间不要过长,更不可整夜开着空调睡觉,温度也不要调得太低,否则很易患上“空调病”,这可比“炎热”更加痛苦。另外,为了防止暑气入心,导致上火。在“三伏天”里还要防焦戒躁,始终保持“遇事不怒”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