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白衣天使们-全讯官网

| | | | | |
· ·

院长胡珍珍:让“折翼天使”在这里重新展翅

  2013年10月到现在,儿童康复指导中心已经运行了8个月。在这240天中,中心的医务人员一直坚持着“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的理念。在这里,这群姑娘小伙与患儿朝夕相处,给患儿以细心、周到的服务;在这里,他们每星期工作六天以上,用爱为患儿撑起了一片平静的天空。这是一曲温暖人心的生命之歌;这是一曲振奋人心的理想之歌。童康复指导中心为“折翼天使”找回翅膀,让他们重新展翅高飞!

  目前,除了磐安,来自金华各县市的近30名患儿来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这些孩子一部分是从省儿保转诊过来的,一部分是其他患儿家长介绍过来的,还有一些则是慕名而来。康复中心的设立,为不少金华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也帮助他们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在康复咨询中,家长们常常问:‘什么时候能好?’‘怎么治疗最快?’这是我最难回答的问题。”胡珍珍说道:“因为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以走。”患儿一般要至少进行一个疗程的康复训练,为期3个月,根据病情,一个月最少要做20次,折合下来一个星期最少要进行5次康复训练,每次45分钟左右。

  在采访过程中,胡珍珍一直电话不断,这些电话都来自于希望前来就诊的外地患儿家长,胡珍珍在电话里不厌其烦地告知康复中心的基本情况、地址,以及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期间,有一位来自缙云的家长前来咨询康复事宜,她的孩子今年3岁半,左手握力小,还有剪刀步症状,走起路来后跟不容易着地。她曾带着孩子在杭州等地辗转求医,但交通、住宿都不方便,最后在一位医生的推荐下找到了这里。在仔细了解了患儿病情后,胡珍珍立马带着她来到了康复中心,安排科主任作进一步诊断。

  “对于发育迟缓的患儿,父母要注意,尤其是脑瘫患儿,3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越早干预治疗,康复的几率越大。”胡珍珍说,还有一部分孩子出现剪刀步、足内外翻等异样走路姿态,一些父母以为是走路习惯的问题,其实很可能是因大脑或肌肉发育迟缓导致他们存在运动功能障碍,对这些孩子,家长一定要耐心,坚持带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胡珍珍多么希望,这些“折翼天使”在这里得到良好的训练和治疗,重新找回翅膀,重新展翅高飞。

康复中心技师刘君逸:让更多孩子找到欢乐童年

  “聪聪(化名),来,现在要跟哥哥做运动了。”在康复室里,22岁的刘君逸正在为聪聪做训练。聪聪今年2岁,偏瘫,在这里做康复已经两个多月,经过一对一的训练,情况已有所改善。虽然每次做训练还是会哭,但和刘君逸这个大哥哥熟悉之后,大部分时间能比较配合。

  刘君逸今年22岁,毕业于宁波卫校。眼前的他个子高瘦,白白净净,看起来有些腼腆。说起当初为何选择读卫校时,小伙子挠挠头说:“因为可以学推拿,以后和同学互相按摩就方便了。”原来,高中时刘君逸脊椎不太好,给生活造成一定影响,促使他萌生了学医的念头,一来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二来,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病人。

  毕业前,刘君逸在宁波一家康复医院实习了一段时间,在那里主要接触成人康复。去年12月份,经过选拔,刘君逸进入了这里的康复中心。虽说大学里学的是康复专业,但之前接触的多是成人康复,真正着手儿童康复还是需要从头学起,最初小伙子也受过打击。“开始我不熟练,有些笨手笨脚。记得有一次我负责一名癫痫儿童,他有点调皮,做训练时还会打人,我手忙脚乱,怎么也做不好,他的家长就要求换人,让郑主任给他做,那时挺伤心的。”那次“换人风波”让刘君逸大受打击,但也激起了他的斗志。前辈们做训练时,他就在一旁专心地看着,怎么让孩子配合,怎么准确地找到位置。空闲时,他一遍一遍做训练,琢磨手法力度;培训时,专心致志学习专业知识。经过三个多月的磨砺,刘君逸已经能单独为孩子做康复,自然也没有再经历“换人风波”。为孩子做训练时,几乎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动作,一做就是个把小时,孩子哭闹时更需要“连哄带骗”,有时做完后自己已经一身汗。遇上不配合的孩子怎么办?“只能再耐心些、再仔细些。有人喜欢玩,有人喜欢吃,根据他们的特点投其所好。”如今的刘君逸已经悟出了经验。

  “小刘,过来帮我孙女看看。”刚跟记者聊了几分钟,那边又有患儿家长在喊。刘君逸抱歉地朝记者笑笑,赶紧跑过去。“奶奶,您孙女已经有进步了,您不要急。”刘君逸一边扶着小女孩做训练,一边宽慰焦急的奶奶。小女孩做完训练后要走了,主动跟刘君逸挥手再见。

  “现在忙的时候我一天要为10多个病人做康复。”刘君逸说,遇上下雨天,人稍微少一点,他们中间可以休息一两个小时。要是天气好,病人一个接一个,等到12点以后吃午饭,饭菜都冷了。要是又有病人来了,他们匆匆吃完马上又得接着做。采访当天,下午4点半了还有五、六名孩子在做训练。一些家长平时工作忙,周末才有时间带孩子过来,刘君逸和同事们也自觉放弃休息时间,无偿加班,负责地做好工作。

  当家长带孩子来康复中心时,医生做的第一步就是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个人病情“私人定制”康复计划。这项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多年的经验积累,对刘君逸来说也是目前最难的一步。每次郑主任为孩子做评估时,刘君逸也在一旁默默观察,自己在心里做评估,“现在我能评估一些常见的病情,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如果评估不准确,制定的计划不合理,再多的训练也收效甚微,耽误孩子的病情。”

  问及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时,刘君逸说,他想研发专门针对儿童的康复器材。原来,目前一些康复器材是成人、儿童通用的,实际使用时会发现,虽然儿童也适用,但如果能根据儿童的特点专门研发,用起来或许会更轻松,以后他想在这方面多做功课。

  刘君逸的家离康复中心只有几站路,尽管平时工作忙了一些,家人们还是挺支持他的工作,“这里环境好,同事好,平台好,我会珍惜机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让更多孩子找到欢乐童年。”

康复科主任郑莉斯: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孩子康复

  康复中心的科室主任名叫郑莉斯,据了解,在来康复中心之前,她就已经有8个足年的儿童康复治疗经验,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不曾想眼前的郑莉斯竟是位年轻姑娘,漂亮清瘦,话语温柔。

  当初从学校毕业后,郑莉斯就来到金华市第二医院康复科工作,主要针对成人康复,2006年,表现优异的她被医院科主任推荐到金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儿童康复工作,“儿童康复与成人康复虽然相通,但很多方面还是很不一样的。”对当时的她来说,在儿童康复上就是“零”起步,为了加快脚步,她积极去南京儿童医院、杭州的省儿保等医院进行进修,并结合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一年年下来,慢慢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康复理念。

  “成人康复中,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要求是只要肌肉不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恢复行走能力就好,而小孩子的要求就高了,家长们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恢复跟正常人一样的机能,毕竟这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事。”郑莉斯说,“除此之外,对这些孩子,我们要非常有耐心,手法要非常精细,既要让孩子接受配合,又能达到家长所期望的,这就需要跟家长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需要家长的配合。”对于前来康复训练的孩子,郑莉斯会根据其自身情况分别进行康复、特教或理疗,还要在过程中进行细致地观察,根据每个孩子的爱好和个性,来分散孩子在治疗时的不适感,并告诉家长在回家后要怎么进行后续的康复自健运动。

  没聊上两句,郑莉斯就被患儿家长唤去,在康复中心,很多家长指明要她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不少患儿已经跟着她治疗了两三年。“发育迟缓、运动障碍患儿,越早干预治疗,康复的几率越大,3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脑瘫患儿最佳的康复治疗期是6月龄,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康复几率则越来越小。”郑莉斯强调,“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很多家长为了图快,轻信一些广告,或者没有坚持,常常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康复时间。”现在跟着郑莉斯的一位患儿就因为家长听信广告,中断了康复训练,转而带治疗着孩子去开刀做手术,没想到更加严重了,直到现在,这位家长还十分懊悔:“真是后悔没跟着郑医生坚持练呐,不然孩子也不至于现在这样。”郑莉斯说:“对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发育落后的孩子来说,康复训练是首选,就算手术了,没有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手术效果还是‘零’。”

  儿童康复训练不仅是一个脑力劳动,还是一个体力劳动。别看郑莉斯身材纤瘦,可力气却不小,对六岁的胖大孩子,她一个人就能完成近一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但帮助孩子训练,不能用蛮力,而是要用巧劲,多年下来,郑莉斯的右手拇指酸胀劳损,每到下雨天,右手臂的经脉还会胀痛,而在训练过程中,腕关节受伤、手臂被抓伤都是很正常的事。

  因为康复中心医务人员比较紧缺,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每个星期六都是无偿上班,常常早上8点上班,忙到中午12点都没时间吃午饭,去年天冷的时候,等到医护人员得空吃午饭,饭菜都已经冷冰冰了,但对此,大家都毫无怨言。“当看到孩子们通过治疗,有了进步和康复,我就十分满足了。”郑莉斯笑着说。

  当被问到个人问题时,眼前这位淡定温柔的女强人露出了一丝羞涩,因为忙于工作,目前她还处于单身阶段,家人都急坏了,但她说:“每天照顾这些孩子,哪有空想自己的事,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帮一个就帮一个,这可是一个孩子一辈子的事。”

技师李承妹:“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

  娇小的个子,甜甜的笑容,嗓音清脆,23岁的李承妹6月3日刚刚回到康复中心报到,之前三个月时间,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起在省儿保进修。

  “明明(化名),最近恢复得怎么样啊,让阿姨抱抱。”当天一大早,患儿明明的妈妈就带着儿子来做康复,李承妹赶紧迎上去。三个月没见,明明认生了,扭着身体不让她抱,李承妹笑着捏捏明明的脸。

  李承妹毕业于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的就是康复专业。大学里学的是成人康复,但如今做的却是儿童康复。说起原因,李承妹笑道,主要是因为自己个子太小,成人康复要很大力气,她有些“hold”不住。加上她本身也很喜欢小孩子,便选择了做儿童康复。

  今年1月份,李承妹进入这里的儿童康复中心。“选择到这里工作我最看重的就是可以有机会到省儿保进修。这次三个月进修时间,我在省儿保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受益匪浅。”在省儿保医院,李承妹专攻了语言训练。一些患儿智力很好,但是话说不清楚,有构音障碍,或者不能认知,这些都需要通过语言训练。李承妹说,语言训练需要康复师全身心投入,稍微开小差就不能及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要用孩子的思维去跟他们沟通,引导他们说话,需要极大的耐心。下星期开始,儿童康复中心就要开设语训科室,已经有好几名患儿排队。李承妹将用学到的技能帮助他们。

  除了汲取了专业知识,在省儿保进修的日子里,李承妹也收获了自信和动力。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病人。那名患儿当时四个半月大,肌张力偏高,不会抬头、翻身。李承妹接手后,给他做了不到一个星期的康复锻炼,那名患儿的情况便改善了很多,由此得到了患儿家长的信任。看着可爱的孩子在自己手下进步,李承妹也得到了信心和满足感,她和患儿家长成了朋友,如今他们还经常打电话来咨询问题。在杭州,李承妹还遇到七、八个金华各县市区的患儿家长,他们听说金华市区有了自己的儿童康复中心后很高兴。“在杭州排队时间长、开支大,他们过两天会带孩子来我们这里接受治疗。”

  李承妹是衢州人,为方便工作,她在康复中心附近租了个房子。女儿一个人在外地工作,家中父母难免牵挂,但父母非常支持和理解李承妹的工作,认为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李承妹大学里几个朋友也在金华工作,空闲时她们也会一起聚聚,互相交流。“不能说没有压力,但老话说的好,‘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同事之间经常互相鼓励。下班后,我们还会互相推拿,放松放松。我相信我能一直坚持下去。”李承妹说。

技师林映: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觉得很满足

  扎着马尾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套白色的“护士服”,她叫林映,是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康复中心的一名康复师。面前这位康复师看起来挺腼腆,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小林是1994年出生的,算起来今年也就才21岁。当谈起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时,腼腆的她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我是从永康卫校毕业的,刚开始学的专业是护理,后来自己比较喜欢康复,就转学康复专业了。现在在浙江大学读大专,学的也是康复专业。”对于康复专业,小林喜欢得很,“我是去年毕业的,当时毕业的时候刚好碰到这里招人,想想自己去帮忙康复成人会有点吃力,加上自己比较喜欢小孩子。我来应聘的时候看到这里环境很好,就挺想来这里上班的。”

  学的是康复专业,喜欢孩子,这两个要素足以成为了小林在这里工作的理由。在这里工作将近一年了,对于小林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很满足”。“看着一个孩子从不会爬到会爬,真的让我觉得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去年,小林帮一个小孩做康复,这个孩子的自身条件还算不错,属于上肢力量比较好的孩子。但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完全不会爬,来到康复中心以后,在医护人员和家长的训练下,慢慢地,一个星期之后,小孩子会进行腹爬了,再后来小孩子居然会手脚并用进行四点爬,现在这个孩子已经会走路!

  谈起自己帮助康复的孩子,小林的脸上满是幸福,每个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于小林来说都是一种欣慰。“之前有一个来自永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由于肌张力偏低导致四肢不能很好地运动。家长就把孩子带到我们这里康复运动,但是做了两个月,这个孩子还是不会爬,那时候我就感觉到特别失望,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没有得到回报。但还是得坚持帮着孩子做康复运动,突然有一天孩子居然会自己爬了!我看到孩子会自己爬了就高兴坏了!半年左右,这个孩子已经会走路,现在都不用过来做康复了。”

  所谓“二抬头四翻身六七坐八九爬周岁站立”,意思就是在每个阶段孩子就应该学会怎样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对于来儿童康复中心治疗的孩子来说,必然是在某个阶段跟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步伐了。小林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来进行运动康复。

  今年3月份,康复中心组织了工作人员前往省儿保进修,小林就是其中一位。对于这位年轻的康复师来说,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出去学习是非常荣幸的,“在省儿保,我进修的是运动治疗专业,那里的专家、医生手把手地教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提问,让我成长很快。”

  小林坦言自己刚开始来的时候也挺不适应这份工作的,也常常会有失落的时候,但是人总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的,“在慢慢的学习中,一个月下来,自己也可以上手帮着孩子做运动了。其实做这份工作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孩子哭闹是常有的事。孩子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技师徐嫣燕:家长都很配合,孩子们也很可爱,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为什么选择现在的工作?有人因为爱好,有人随遇而安,23的徐嫣燕选择做康复师却是为了弥补遗憾。“如果我早点学了康复护理,或许我外婆就不会那么走了。”

  徐嫣燕和外婆感情很好,几年前,外婆因为中风一病不起,当时家里人都不懂怎么护理,外婆最终撒手人寰。大学填志愿时,徐嫣燕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康复专业,父母也十分支持。在安徽中医药高专,徐嫣燕系统学习了成人康复、儿童康复。学了之后,每次回家她都会帮家人推拿、拔罐,为他们缓解病痛。

  今年4月中旬,徐嫣燕进入这里的康复中心工作。在这之前,她曾经在金华中心医院实习。“大学里老师会给我们示范动作,也会让我们自己动手,但那时学的都比较浅,真正用到工作中还是要自己不断学习。”徐嫣燕说,康复中心有郑主任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师,经常能给他们很多很好的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经过两个多月的锻炼,徐嫣燕已经能单独为患儿做康复训练,而且能发现患儿们的进步。有一个7岁的孩子因为肌张力高,两条腿很紧,屈膝、弯腿都会痛。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徐嫣燕给他压腿的时候感觉已经松了许多。

  徐嫣燕说,如今忙的时候一天要为7、8个患儿做康复训练,工作的时候没感觉,每次下班了才发现自己手腕发涨、酸痛。“家长都很配合,孩子们也很可爱,虽然有时挺忙,但每次看到他们有进步,我们和家长一样高兴,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徐嫣燕白白净净、斯文秀气,休息时就喜欢宅在家里绣绣十字绣。有耐心的她可以一连几个小时坐着绣。“下次就轮到我出去培训了,有点兴奋。”徐嫣燕说,现在自己就像一块海绵,什么专业知识都想吸收,让自己全面发展,但她也知道不能心急,需要慢慢积累。

技师郭晨阳:要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康复效果才能更好

  郭晨阳也是这次出去培训的工作人员之一。“除了孩子们以外,我是咱们中心最嫩的男生。”1994年出生的他经常和同事开玩笑。和李承妹一样,郭晨阳也在宁波卫校读书,去年12月份进入康复中心工作。这几天,刚培训回来的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宁波考驾照。

  虽然年纪小,但从中专到如今,郭晨阳已经有五年的康复学习经历。在省儿保进修时,老师也表扬他:“学习能力强,上手快,性格好,适合做儿童康复。”老师的鼓励让小伙子信心倍增。在省儿保,郭晨阳主要学习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讲究力度掌控。小孩子太小,皮肤嫩,如果力度太重了就会弄疼他们,太轻又达不到治疗效果。外界环境对小孩子影响很大,要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康复效果才能更好。对我们康复师来说,心态很重要,要耐心、细心。感觉累的时候,跟小孩子笑笑闹闹也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小伙子已经总结出了经验。

  “这次培训机会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感谢胡院长的信任,我一定会好好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康复师。”郭晨阳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儿童康复中心里的孩子,做着康复运动,却在哭闹着,他们是不是累了?感觉不舒服了?不能开口叫爸爸妈妈,只能用眼泪来表达内心的不适。肉嘟嘟的小脸让人忍不住上前去轻轻捏一把,伸着小手想让人拥抱。

  走出儿童康复中心,我就问自己“如果是我,在这里工作会怎么样?是不是会像他们一样耐心地对待那些孩子呢?”我不知道,也许自己做不到像他们那样吧。

  在儿童康复中心现场,看到康复师耐心地和孩子们的交流,那样不厌其烦地重复动作,我们对那群年轻康复师的敬意油然而生。

  应该说,这群孩子的未来才刚刚起步,却比正常的孩子起步晚了,但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对吗?一位家长对我说的话,我至今记得:“只要孩子好,自己累点苦点又怎样呢?”虽然家中贫困,但孩子是全家的全部希望,把仅有的钱全部花在孩子身上,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康复。

婺城新闻网简介 | 至尊全讯大全官网的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至尊全讯大全官网的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网站地图

浙新办2008[ 15 ]号 浙icp备09057527号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辩率调为1152*864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提供全讯官网的技术支持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