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保姆”奉一生
———记第二届“山山杯”孝敬老人奖获得者刘爱兰
面对生活不能自理、年迈卧床的老人,有些人会有又臭又脏的感觉。可是,在刘爱兰家里,你却会发现,病床上的老人面容干净、衣着整洁,老人的床上是干净的被子、床单,床边则是一打叠得整整齐齐的尿布。昨日,采访刘爱兰时,刘爱兰的丈夫躺在床上对记者说:“刘爱兰是第一好的,没有她,我早就死了。”“记得婆婆在世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太苦了,照顾一个还不够,还要同时照顾两个,我对不住你啊。”62岁的刘爱兰告诉记者,为家人作一辈子的“保姆”,她也无怨无悔。去年,刘爱兰被评为婺城区第二届“山山杯”孝敬老人奖。
刘爱兰是衢州人,29岁时,经人介绍嫁给了在金华肉厂工作的柳宗明,“小时侯,在老家,妈妈腿残疾,姐姐们都出嫁了,也就是我在家照顾妈妈和弟弟。丈夫是独子,照顾中风的父亲六年多,直到他父亲过世,35岁才考虑结婚。也正是因为孝顺,我们才会走到一起。”刘爱兰说,后来她在金华中心医院当了一名清洁工,因为工作表现好,年年都是先进员工。那个时候,他们夫妻俩和70多岁的婆婆住在飘萍路25平方米的阁楼里,第二年,唯一的女儿出生了。虽然日子很清贫,但一家人住在一起,心里觉得很幸福。
直到1997年,55岁的丈夫因为高血压中风了,刘爱兰开始一个人“当家”,刘爱兰一边上班,一边同时照顾丈夫和婆婆,却能将全家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丈夫刚中风的时候,我陪他在医院里住了八个月,医院曾经发了三次病危通知单,也有人劝我放弃,我没有这么做,在医院边工作边照顾他,天天陪他说话,老天眷顾我的苦心,把丈夫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了。”刘爱兰回忆,那个时候家里就她一个人在上班,家人还要花钱治病,全家的生活更加节省了,也就吃点青菜萝卜,但是丈夫想吃什么,即使再贵她都会去买。
在医院照顾丈夫的八个月里,刘爱兰并没有忘记婆婆,每天她会回去帮婆婆把饭菜烧好,把衣服洗掉,“婆婆曾经对我说,‘你嫁到我们家来一点福都没享到,我们亏欠你啊’。”刘爱兰告诉记者,婆婆是一个通情答理的老人,虽然日子苦点,但一家人和睦相处就很开心了。那几年,刘爱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将丈夫和婆婆的房间打扫干净,该换洗的换洗掉,接着准备一家人的早饭,然后赶着去上班。生病后,丈夫的心情会更烦躁,时不时找个借口发脾气,刘爱兰从未生过气。1999年,飘萍路的房子拆迁,全家搬到了城西街道凤翔社区,住进了60平米的房子。
到了2000年,95岁的婆婆又中风了,只能躺在床上,刘爱兰不得不把全部的心思放在照顾婆婆和丈夫身上,辞去了医院的工作,平时除了帮他们擦身、换洗,做好日常打理,尽量让他们过得舒服些外,只要手头一有时间,就会坐到婆婆、丈夫面前和他们聊天,不让他们有一丁点儿的孤独感。“记得有一次,婆婆一个星期拉不出大便,我用自己的手指帮着老人把粪便给挖了出来。”刘爱兰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她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这么做,婆婆就会很危险。“没想到,半年后,婆婆还是过世了。婆婆临走前,说了一句‘我走了,你会稍微轻松点,不要难过’。”刘爱兰说,当时她真得很难过,婆婆是个好人。
“没多久,我的丈夫又被诊治出患有鼻咽癌,先后化疗七次,针头打过的地方都烂了,在我的悉心照料下,现在烂过的地方已经慢慢好起来了。”刘爱兰还告诉记者,因为长期呆在房里,丈夫的情绪容易多变,她每天还会从六楼把丈夫背下去,带他散散心。“还好,后来女儿能够帮家里分忧了,”刘爱兰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条件差,孩子每次从学校回来,就带点霉干菜回去,女儿的衣服也都是人家给的旧衣服,但是女儿非常懂事,她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还经常会帮着她给奶奶擦身。“女儿真得很孝顺,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刘爱兰说。
当有人问刘爱兰,“一辈子辛苦、忙碌,你不觉得命苦吗?不觉得老天对你不公平吗?”“女儿孝顺、家庭幸福,我身体健康,就是老天对我最大的好了。”刘爱兰说,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老人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在,因为女儿工作忙,刘爱兰又要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帮忙带外孙,每天从早上5点起床开始忙碌到大家都睡着了,她还在洗衣服、收拾房间。但是刘爱兰很开心,她说,“一家人在一起共同享受新生活,就很幸福了。”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