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民生

记首届金城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奖获得者马水根-全讯官网

2010-07-13 09:48:30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孙武斌

  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记首届“金城杯”优秀民间文化传承奖获得者马水根

  他60多岁了,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约1.75米的身材结实硬朗,清秀的脸庞上架着副眼镜,像个老夫子。有人说他是“山野怪人”,有人称他为“北山顽才”,他,就是被为金华民间文化传承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北山活地图”——马水根。

  位于北山之麓、海拔为1312米的金华山最高峰“大盘尖”,有个小小的村落叫“盘前”。马水根就住在这个白云深处的小村落里。从他书房的窗口放眼望去,满目皆绿,窗前一片竹林,风吹竹枝摇曳,疑是“萧湘馆”前千根竹……清风习习,夏日如秋,宛如来到了世外桃源……

  说起金华山,马水根有着无限的情结。在全程参与《金华市地名志》编撰工作期间,他历时一年半详细踏勘考察了分布在金华山130平方公里的13支山脉,发掘出了70余处湮没的景点,并逐一摄制成影像资料,为修编《双龙风景区志》提供了翔实无误的第一手资料,为双龙景区的深度开发、做强做优旅游文化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3年,马水根创作了《黄大仙传奇》一书,由香港金陵出版社出版。为创作这本书,他从片言只语的收集到成书,经过无数次的考证,访问了不知多少人,历尽千辛万苦,历时9年,8易其稿才完成。这是一本全面涵盖黄大仙踪迹、具有民间传播依据的作品,掀起了海内外黄大仙信众追宗认祖、朝觐金华山黄大仙真迹的热潮。他的故事曾被浙江卫视摄制成专题片《闲人马水根》,在浙江卫视旅游版多次播映。

  马水根1964年参军入伍,在当年部队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婺剧《送子参军》,受到部队的嘉奖和战友们的好评,此后,他被调入部队文宣队,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40多年来,他在文学艺术这个百花园里辛勤笔耕不止,创作出了数以百计的优秀作品。从70年代的婺剧《岭上红梅》、到2006年的《黄大仙传说》,他在戏剧曲艺方面的获奖作品就有6项之多;他编写的水浒人物故事《施恩》由上海文学出版社出版;1978年,他采写的通讯《三下牛棚问牛经》,发表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还特意为他加了编者按。

  从80年代开始,他收集整理了500多个民间故事、1000多条谚语、100多首歌谣,并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婺城区故事、歌谣、谚语》(篇幅长达528页);近些年来,他考察了散落在金华北山的古碑、摩崖石刻,湮没的宫、观、祠、宇,为《金华山湮没景点》、《金石志》、《金华山民间故事集》等成书,积累了50余万字的素材。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始终没有中断他所苦心执意追索的“文学梦”。90年代初,由香港亚洲出版社和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反映金华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艰苦创业的《东方明珠》、《一代企业家》等报告文学集中,就有多篇是出自马水根之笔。

  走进马水根家的二楼,会令你目不暇接,2006年婺城区政府颁发的“文化示范户”的大奖牌挂在了显著的位置;一支乐队可用的乐器置于客厅的一角,办公室、电脑室、一应俱全。说起被评为“文化示范户”的经历,马水根颇为自豪。

  山村的文化生活比较落后,几乎就没什么娱乐。马水根就利用自己的特长,组织了一支乐队,1995年,他出资5000多元,配备了一支婺剧乐队,还组织了演唱队。村民们普遍不识谱,马水根耐心的调教,几年下来,乐队和演唱队已能演唱和演奏不少曲目了。十多年来,这支乐队一直坚持着,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练习,锣鼓一响,村民们就聚到一块,村民们说:在马水根的带领下,大家唱唱跳跳、热热闹闹的,既活跃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又改变了过去的那种“3年不见锣,4年不闻鼓,只听柴刀拍屁股”的状况,赌博的人也少了,民风更加淳朴了。

  如今的马水根从市群艺馆退休已多年了,照理来说可以过着“神仙”般悠闲的日子了,可他还是孜孜不倦的继续研究他的金华山——“黄大仙”文化,为民间的文化传承和金华的旅游业再作新贡献。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