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人物

抗战老兵陈福球:忘不了那年的高安血战-全讯官网

2015-09-18 09:09:2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记者 章一平 见习记者 邱琪

  1917年出生的陈福球是一位曾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曾当过侦察兵,参加过敢死队,在第一次长沙会战至关重要的高安战役中,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

  他所在的第74军曾多次重创日军,战斗力非常强,装备也较好,是国民革命军的王牌之一。

  日前,记者来到婺城区劳动小区,采访了现已98岁高龄的陈福球和他的养女陈宝香、养女壻陈锡范,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

  被同伴带到祠堂,抓阄抽了壮丁

  陈福球出生在东阳市六石街道石塔山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家中兄弟4人,他排行最小。父母以务农为生,一家人虽然生活条件拮据,但尽力培养陈福球读书。十岁那年,陈福球读完4年的初小后,到离家十里路的下衢高小读书。因回家不方便,平日里他吃住都在学校。通过2年的学习,陈福球顺利毕业。那时候,读完高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毕业那天,学校里敲锣打鼓,将陈福球高小毕业的喜报送到了陈氏家族所在的堂屋里。

  高小毕业以后,陈福球就在家务农,之后,十六七岁的他又跟着村里的一个老先生学周易八卦、学看相。据陈福球的养女陈宝香介绍,父亲看天气很准,以前村里的村民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都来问他,准确度很高。

  1938年8月的一天,21岁的陈福球被村里的一个同伴约到村北岩头厅乘凉、玩耍,岩头厅是石塔山村的祠堂,两人嬉闹着跑进祠堂,却看到了村里的保长陈九球,几个穿着黄军装的人,还有陈福球的一个师兄弟。过了几分钟,那同伴就趁机溜走了,原来是保长指派他下的套。

  当陈福球和他的师兄弟不知所措时,保长开口说道:“你们家中兄弟4个,必须有人去当兵,你既然来了就抓个阄吧。”并说,陈福球和师兄弟两人当中必须有一个要去当兵。说完,他们拿了两张纸条,让两人各抓一张,抓到“兵”字就要去当兵。其中一个长官模样的人指定让陈福球先抓,陈福球抓了一张纸条,打开后看见纸上写了一个“兵”字。那个师兄弟舒了一口气,安慰了他几句就被放走了。直到之后,陈福球才知道,两张纸上写的都是“兵”字,只不过师兄弟的身材瘦小,自己强壮高大,才被指定先抓阄了。

  当天下午3时,陈福球被带到了东阳城里,从此踏上了艰苦的从军之路。从石塔山村走到东阳城有15公里,走路需要3个小时,走到东阳城里时,天已经很黑了,陈福球只能睡在县城的一个警察所里,将两张长凳拼起来当床休息。由于条件太差,蚊子特别多,陈福球一宿都没休息好。

  第二天一早,陈福球去吃饭时看到了东阳其他地方被抓来的一百多名壮丁。在部队长官和老兵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走路到了义乌,然后在义乌上了火车。火车到金华后,他们再走路到了汤溪。为了防止有人逃跑,壮丁们被关在汤溪派溪童村的一座祠堂里。

  第二天一早,壮丁们被安排坐上了去江西的火车,当火车开到江山、玉山交界的地方时,天空忽然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大家瞬间明白,这是日本鬼子的飞机来了。日本鬼子的飞机当场投下了许多炸弹,四周的山上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火车司机一看情况危急,驾驶着火车头就跑了,只留下运兵的火车车厢停留在原地。在每个车厢带队老兵的带领下,大家纷纷钻到车厢底下,躲避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当时火车上还有一些军马,陈福球亲眼看到,一匹军马受到惊吓乱跑,结果被炸弹炸得飞了起来,当场就炸死了。还好铁轨和火车车厢都没被日本鬼子投下的炸弹炸到,大多数炸弹落在了铁道两旁的山上,陈福球他们才躲过了一劫。

  加入敢死队,炸掉日本鬼子的一个军火库

  过了几个小时,日本鬼子飞机飞走了,火车司机又将火车头开了回来,接上了运兵的车厢。随后,接应的部队将大家接到了高安附近的地方。在那里,陈福球和其他人报到后,换上了一身黄军装。陈福球说,之后,大家再次被安排上了火车,火车一直开到了湖南的洞庭湖边,原来那边有一个新兵训练基地,有成千上万的新兵在那里进行训练。

  新兵的军事训练为期6个月。在这期间,陈福球每天早上除了基本的队列训练外,还有步兵操练课,到了晚上还有理论课。训练非常严格。越恶劣的天气越要训练,下雨天也要在烂泥里练习滚爬。后来,教官教新兵们打枪,并告诫他们,枪是军人的第一生命,在战场上,人在枪在,枪绝不能丢。教官们还告诉新兵们,上了战场,怕死的就一定会死,只有不怕死的,才能活下来。

  很快,6个月的军事训练结束了,新兵们分别被补充到各个部队。陈福球被编入74军58师244团2营2连。陈福球回忆说,74军当时的军长为俞济时,团长是蔡仁杰,营长是王宽,连长是朱云舟(四川人),班长是个兰溪人,名字记不得了。

  进入74军58师244团2营2连当步兵以后,陈福球配备了一支79式步枪(中正式),4个手榴弹和200发子弹。

  起初,陈福球被分到了步兵班,有一次集会上,连长问:“有没有高小毕业的,请举手。”全连100多人,只有陈福球和另一个人举手,因为有文化,集会结束后,陈福球就被调到连部当文书去了。

  3个月之后,陈福球又当了一段时间的侦察兵,专门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有一次,在高安附近一个小山坳里,他们发现日本鬼子在这里频繁出入,怀疑是个日本鬼子的据点。摸清情况后才知道,原来这里是鬼子的一个小型军火库。

  得知以上情报后,团部决定,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一支敢死队,队长由一名连长担任,陈福球也参加了敢死队。

  敢死队组建后,马上就展开了行动。当敢死队悄悄摸到日军军火库附近时,由于情况不明,连长派出一支小分队前去探路。结果小分队的战士一进入山口,远处突然飞来一梭梭子弹,一下子被打倒了几个人,连领头的班长都挂了彩。

  剩下的人急急忙忙退了回来。但观察周围,根本没发现鬼子的碉堡和暗哨。连长说,有问题。他亲自带人到现场观察敌情,,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鬼子在几棵大树上架设了两挺轻机枪。他们借助茂盛的树叶,给敢死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于是连长集中火力,朝树上一通扫射。果然,树上应声跌下来几个鬼子。

  敢死队乘胜追击,接连突破了鬼子的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全歼了防守军火库的日军,缴获了一批军火、粮食和许多物资。

  胜利归来后,上级长官非常高兴,说是要嘉奖整个敢死队,设宴招待了全体敢死队员,还奖了敢死队员每人两块大洋。

  在高安战役中,全团大部分人战死,只剩下40多人

  1939年,高安被日本鬼子侵占后,当年的八九月份,部队紧张地修筑工事,进行夺回高安的战斗准备。

  大战在即,在这期间,团部每天都要开早会,由于部队驻地分散,陈福球每天早上要跑10里路,和各驻地的代表到团部听蔡仁杰团长训话。

  有一天,有一个东阳老乡陈德庆来找陈福球。他比陈德庆大四五岁,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58师243团3营8连任连长。他知道陈福球在244团,专门跑来看陈福球。结果那天陈福球不在,他就留了一封信给陈福球,信中说:以后如有可能的话,他就把陈福球调到243团他所在的这个连队来,叫陈福球打完这场仗再去找他。

  没想到,从那之后,陈福球再也没有见过陈德庆。几十年过后,陈福球在一本抗日阵亡将士名录上找到了他的名字。原来在高安战役中,他也战死了。

  收复高安之仗打响后,陈福球所在的2连也是冲锋陷阵的那一批,当时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他被分在一个轻机枪小组里,组里有一名机枪手、一名副机枪手,陈福球和另一名战友严有田负责掩护轻机枪手们,在他们的后面,则是迫击炮连。

  陈福球他们这个轻机枪小组冒着枪林弹雨到达指定地点后,架好机枪,就朝着高安城里的鬼子猛烈开火。没过多久,机枪手就被打死,副机枪手赶紧接过机枪,继续射击。过了一会,在另一侧掩护的严有田也中弹倒下。这个轻机枪小组就剩下陈福球和副机枪手两个人在向鬼子射击。

  突然,日军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他们身边,陈福球被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震晕了。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有个战友把陈福球从泥土里拉出来后,也被一颗流弹击中倒下了。

  陈福球抬起头,只见阵地上全都是战友们的尸体,他们这个轻机枪小组,只有陈福球还活着。

  过了一段时间,陈福球渐渐清醒后,就向阵地后方走去,一路上陆续遇上团里一些幸存的战友。一个团部的长官把陈福球他们集中起来,带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陈福球数了数,全团1000多人,只剩下40多人了。

  跟着老乡李成梁征兵、收粮,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

  在这一仗中,244团的营长、连长、排长都牺牲了,建制已经被打乱。管生活的指导员带着他们,休养了40多天。后来,陈福球他们这些剩下的人,被安排了其他工作。

  1939年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后,前线战事激烈,急需补充兵员。陈福球他们4个士兵跟着一个长官,去江西省贵溪县接新兵。结果到了贵溪县,一个兵都没接到。过年后,他们又来到余江县,总算接到了100多个新兵,并奉命护送他们去洞庭湖进行训练。

  回部队交差后,没过几天,他们就接到一项新任务,让陈福球他们到广西省柳州市报到。到了柳州市后,上面把陈福球等四五个人分为一组,派到云南省文山县收集军粮。带他们的长官是东阳的老乡,是李宅村人,名叫李成梁。他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陈福球参加了近三年的征粮工作。那时,陈福球也已二十五六岁了。因在老家已经定亲,李成梁多次向上级长官请假,要回东阳老家结婚,1943年4月终于被上级批准。于是,李成梁让他作为勤务兵一起回到东阳,陈福球就答应了。

  李成梁手里有一张黄埔军校的通行证,沿途能受到特殊照顾。从云南回家,得穿过五个省。许多地方还是日占区,他们就买了两套便衣,有车乘车无车步行。就这样走了一个多月,5月底才回到家乡。

  在家待了一个月后,陈福球去看李成梁,问他还回不回部队了。李成梁对他说:“我已经在东阳找到了新工作,就不回去了。从今天起,我已经不是你的长官了,你的事你自己打算吧!”

  陈福球于是决定留在老家照顾母亲。因为在1943年6月,陈福球的老家石塔山村还是沦陷区,陈福球就跑到诸暨做起了“货郎担”生意。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才回到家中,以务农为生。

责任编辑:郑剑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