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与教育意义-全讯官网

2024-06-20 09:15:13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汪胜

  汪胜

  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最早接触的启蒙文学,它能给幼儿以怡情益智、娱乐身心,是幼儿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对婴幼儿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主编的《幼儿文学》,力求确切地概述以幼儿文学为主的儿童文学基本理论,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阐明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意义、作用、方式、方法。

  《幼儿文学》的出版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建构上,该书既借鉴和继承已出版的儿童文学教材体系,又重视学前教育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幼儿文学上,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做出必要的理论概括和介绍。

  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幼儿文学的历史发展是从民间口头文学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人类的幼年时代,繁衍在华夏土地上的先民有了原始的歌谣和神话的同时,幼儿也就享用着父母为他们口头编创的儿歌和童话。神话和儿歌是最古老、也最具幼儿文学特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最早出现具有童话特点的作品应从神话中发掘。记录在古代典籍的神话,大多源于口头流传。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尽管今天留传下来的只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但处处闪烁着古代先民幻想征服自然、战胜敌人的精神风采。作品中那些神奇的幻想,显示了人们种种非凡的意象,激发了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可以想像先民们给孩子讲述这些故事时,幼儿着迷的神色。这些神奇的幻想为后世幼儿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也为幼儿童话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原始的基础。

  随着神话的演变,陆续出现了许多带幻想成分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童话,如《神农尝百草》《牛郎织女》《桃花源记》《狐假虎威》等。这些传说故事不仅为中国幼儿文学史贡献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而且对幼儿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五四运动的兴起,让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期。作为最富有儿童文学特征的幼儿文学受到儿童文学作家的倡导。如周作人是最早重视收集儿歌进行研究的人。他于1914年开始收集儿歌,曾得到鲁迅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他还写了《儿歌的研究》并积极发起并参与以北京大学为基地的歌谣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大批儿童歌谣在这一时期出版。与此同时,随着新文学运动的兴起,作家创作儿歌童诗也蔚然成风。胡适的《蝴蝶》,刘半农的《拟儿歌》、周作人的《儿歌》等,都受到幼儿的青睐。此后,陈伯吹、贺宜、金近、圣野、鲁兵等一大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都有创作儿歌、童诗,他们为幼儿文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五四运动开始,幼儿文学的另一种重要体裁——童话,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叶圣陶的《小白船》,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以及郑振铎、赵景深等一大批童话作家在不断创作实践中成长起来。除了童话,儿童戏剧、图画故事等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这些都为中国幼儿文学史增添了靓丽风景。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幼儿文学的崛起,我国的幼儿文学也逐渐走向成熟。幼儿文学的创作,包括儿歌、童诗、童话、故事、图画书、剧本等各种体裁的创作,都有长足发展,幼儿文学的艺术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在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中,陈伯吹、贺宜、金近、严文井、郭风、任溶溶、金波、郑春华等老中青三代儿童文学作家展现了我国幼儿文学的创作力量,也为我国幼儿文学走向成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保证。与此同时,幼儿文学理论和幼儿读物出版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迎来了一个发展黄金期。有学者称,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就是“幼儿文学已经从整个儿童文学中分化并独立崛起”。台湾学者亦认为:我国的儿童文学与幼儿文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完成分化。而“图画书”和“幼儿文学”这两个用语的普遍化则是分化完成的象征。从作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学术团体的成立、专业少儿出版社的剧增、幼儿刊物及丛书的涌现、幼儿理论研究的深入、幼儿读物评奖活动的展开、图画书的流行等各个方面看,中国幼儿文学走向了一个独立的黄金期。中国幼儿文学也从20世纪80年代真正崛起然后逐步走向繁荣。进入新世纪,中国幼儿文学再创佳绩,尤其是图画书,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不管是幼儿文学创作还是理论研究,亦或幼儿读物出版,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幼儿文学的启蒙作用

  幼儿文学的接受对象是处于“人之初”阶段的幼儿,其启蒙性特征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如下:帮助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生活;给幼儿善与美的滋养,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国家、亲人、朋友和美丽的大自然;锻炼幼儿的语言,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拓宽视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愉悦其身心,培养他们健康活泼的性格,满足他们游戏精神的需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幼儿文学的语言用词浅显、明白、具体、生动、形象。让幼儿在看得懂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文字的趣味性。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有经验的作家在幼儿文学的语言上做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如金近、柯岩、任溶溶等。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是受幼小读者热烈欢迎的一本好书。这与金近掌握幼儿语言特点是分不开的。他在自己的童话中描述的事物,往往用优美的语言描画出来,有如图画一样具体地展现在幼小的读者面前。如:

  这一次,他们没有看到别的,只看到两岸都是高高的大山,山峰一个连着一个,像一群巨人手拉着手在两岸做游戏。

  这里用了幼儿所熟知的事物打了一个比方,就把两岸连绵不断的高山说得十分具体、十分形象。作者常常用比喻的手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描写那领头的小鲤鱼跳龙门的动作,像一支箭那样快地向前游去,后来跟着一股流水冲出洞口的时候,作者写道:

  快出洞口的时候,他像小孩子坐滑梯那样的,呼的滑下来,一直冲到河底里。

  金近在他为幼儿写的童话中,选用词语不仅形象具体、生动贴切,而且都是从幼儿生活范围内选取出来的,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帮助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小读者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事物和感情。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依赖形象本身,他们主要通过视觉的直观和听觉的直观来体现,图画书和儿歌表现最为突出。如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有了图与文的密切配合,使孩子在视觉中形象生动地认知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同时认识了“眼睛圆鼓鼓”的金鱼、“肚皮雪白雪白”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再如儿歌《分果果》能让孩子懂得不要总是将好东西占为已有。

  在幼儿文学的艺术形式中,图画书和儿歌在幼儿的学习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幼儿是最天真烂漫的群体,也因此,幼儿文学作品的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可以这么说,正是有了趣味性,才使得幼儿文学作品获得了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如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的幼儿诗《怎么办》这样写道:

  小虫写信给蚂蚁

  它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我想你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

  咬了三个洞

  表示看不懂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思念

  这首诗说的是写信的事,却是用诗来写童话。小虫的三个洞是“我想你”,蚂蚁的三个洞是“看不懂”,其表达方式与成人说的写信全然不同,却洋溢着罕见的轻松和幽默,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读起来都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和心境的自由。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当幼儿的稚拙和天真伴随着情节的推进而频频出现时,作品自然显现出对小读者极富感召力的童趣。

  再如《做在大胡子里的鸟窝》始终在“趣”上做文章:

  在树底下睡着的大胡子清晨醒来,发现自己的大胡子上竟然筑了个鸟窝,鸟妈妈正在上面精心地孵着鸟蛋!大胡子为了不惊动即将出世的小鸟,忍住了腰酸与饥渴,一动也不动地坚持着,直至鸟儿出壳。他亲切地向它们祝福:“欢迎你们来到这个世界!”

  趣与爱产生的柔情,使作品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人和大自然和谐的主题思想也显得格外自然与生动。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因此,幼儿文学也常常具有突出的游戏化倾向。一种运用幽默的法宝、充满美学意味的文学式游戏,使幼儿文学成为真正快乐的文学。从古至今,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有鲜明的游戏倾向,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也往往因为富有游戏精神和幽默意识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如郑春华的幼儿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挪威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日本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童话《不不园》等。此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还突出表现在互动性上,亲子共读和师幼共读不仅帮助幼儿感受作品的魅力之处,而且让幼儿受到心灵的启蒙,这也形成了幼儿文学独特的阅读欣赏互动性,这也是幼儿文学的价值所在。

  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

  幼儿文学所服务的对象是小娃娃,他们在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也与比他们大的儿童有差异。因此,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为幼儿创作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意义丰富的幼儿文学作品,大多能帮助儿童认识世界、明白事理、放飞想象、满足情感需要。好的幼儿文学,能在真、善、美的熏陶中,通过以情感人、寓教于乐等方法,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幼儿文学是美的文学。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大量的审美意象和丰富的感性形象,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能带给幼儿美的享受。如谢武彰的《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爱的地方,静悄悄地躲了起来。黄色躲在菊花里;白色躲在云朵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红色躲在玫瑰里;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颜色们全都给找出来啦!

  黑夜、太阳、身边的花花草草本是幼儿日常感知的事物,作者通过陌生化的处理,把太阳与各种植物颜色间的关系以新奇、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带给幼儿巨大惊喜的同时,也让幼儿以诗意的、美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

  再如柯岩最早发表的为幼儿写的《儿童诗三首》,那些有声音描写的诗句,留给小读者以强烈的印象。

  幼儿文学还能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认知视野。幼儿通过不断的文学阅读,以个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来接纳新知识,新知识为旧的认知结构所吸收,旧的认知结构也就相应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循序渐进,达到智育的全面发展。

  幼儿文学还在体育和德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幼儿接受文学作品不仅要用耳朵听一听、用眼睛看一看,还要用嘴巴说一说、用手做一做、用身体来演一演。它是一个调动全身各个器官的综合的扮演过程,在扮演过程中,幼儿积极进行联想、想象,体悟作品的意义。于是,在幼儿文学活动中,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体育。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幼儿阅读幼儿文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爱相遇相知、与爱互动交流的过程。毋庸置疑,幼儿文学作品是传导爱的重要媒介,通过幼儿文学,爱的阳光照进幼小的心灵,德育的种子生根发芽。五彩纷呈的幼儿文学为幼儿敞开了充满爱的世界,描绘了充满爱的生活,表达了充满爱的感情。幼儿文学,以爱的教育为前提,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简单、实在,行之有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文学》的出版意义

  蒋风一辈子从事儿童文学研究,从1956年调进高校教儿童文学课开始,他便自己动手编写教材,此后曾改教民间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写作等课,无不如此。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深深感到自编教材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很多年前,郑州大学出版社就邀请蒋风主审《幼儿文学教程》一书,当时他就得知河南省师范学校幼儿文学课教师集体动手自编教材,蒋风鼓掌叫好,认为是一件值得提倡和赞扬的好事。当时,他不顾自己左眼因感染病毒性带状疱疹留下的,看书、写字都会感到十分刺眼的后遗症,仍欣然接下任务,不仅细心审读原稿,还为该教材写了序言。在序言开头,蒋风明确提出高校教师自编教材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张。

  2012年年初,郑州大学出版社专门赶到金华,邀请蒋风主编一套幼儿文学教材,蒋风再次表达了高校教师自编教材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观点。交谈中,蒋风了解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之后,大学大量扩招,师资建设一时跟不上,如果一律要求教师自编教材,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且有无法开出必修课的危机。因此,为高校提供一批教材,也是应急之需。于是他接下了编写一套幼儿文学教材的工作,包括《幼儿文学》及《幼儿文学作品选》。

  接下任务后,蒋风着手起草这套书的编写提纲,多方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反复修改。完成初稿不久,正好接到当年七月在吉林长春召开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第13届年会的通知。这是全国高校儿童文学教师的群英会,从事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教学的资深老将和新锐几乎都来了,这为组织编写队伍提供了方便。蒋风便根据编写要求优中选优,有目的地挑选对象,顺利地组成了编写组,并按照他预定的方案作了分工,要求大家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初稿。后来除少数成员因本职工作繁忙、个别成员有出国任务等原因拖了一段时间,大家先后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书稿。

  在编写过程中,蒋风和编写组成员都有这样的认识: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幼儿文学》教材不仅要考虑符合课程标准和需要,成为一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儿童文学素养的基本教材,让学生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较广泛的儿童文学基础理论,而且要将重点放在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上,结合阅读了解中外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结合实践提高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结合写作掌握幼儿文学各类文体的创作、改编技能,使学生具备适应幼儿教育必需的儿童文学素养,为将来从事幼儿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大家在编写过程中,反复讨论和修订编写提纲,完稿后又邀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提出意见,对全稿作了多次修改。最终完成的《幼儿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科学性。在介绍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知识时,既全面系统,又简明扼要,力求准确无误,符合学科提出的课程内容方面的科学要求。

  二是前沿性。在幼儿文学理论知识的建构上,既重视已有教材的借鉴和继承,又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对当代儿童文学特别是幼儿文学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课题作出必要的理论概括和介绍,借以体现新编教材的时代性。

  三是针对性。根据本教材的教学对象,特别强调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最具儿童文学特点的一部分,把重点放在幼儿文学上,但时时处处又兼顾到儿童文学的整体性。

  四是实践性。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本书特别注重从实践出发,用比较大的篇幅论述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列举了一些成功的范例,介绍了幼儿文学各种文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各种文体的个性特点,探讨并实践幼儿文学各类文体的创作和改编,更用专门章节讨论幼儿文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幼儿教育要重视文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充分体现了本教材的实践性。

  五是前瞻性。结合学前教育发展,根据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员普遍缺乏幼儿文学素养的现状,本教材专门列出一章探讨幼儿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问题,强调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它的内涵以及提升幼儿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途径,让每位未来从事幼教职业的人都能未雨绸缪,在跨进幼教大门之前,都已修炼好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开拓视野的《幼儿文学作品选》

  《幼儿文学》出版后,因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案例教学”,强调“实践性”,在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创新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受到了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能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蒋风又主编了《幼儿文学作品选》,配合幼儿文学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开拓学生视野,扩大阅读量。

  《幼儿文学作品选》精选了适合幼儿理解并乐于接受的各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涉及古今中外,以经典作品为主,兼顾新锐作家的优秀作品。为方便读者阅读,所有作品按体裁分类集中编排,并将该类体裁特点在类目页上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所选作品均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既可作为高校开设儿童文学或幼儿文学课程的配套教材,又可作为家长和幼儿工作者亲子共读的蓝本。

  在婴幼儿阶段,图画书是最受欢迎的。图画书的画面通常具有连续性和很强的节奏感,它的画面本身就可以讲述故事,且画面所讲述的故事常常跟文字所讲述的故事互相配合、补充,使整个故事更为丰盈、完整。因为结合了文学和美术两种艺术形式的长处,图画书成为儿童文学中最丰富多彩的样式。《幼儿文学作品选》选编了彭懿译的《好饿的小蛇》《爷爷变成了幽灵》等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形态,尤其是那些充满奇思妙想的美妙画面,更是吸引婴幼儿的法宝。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图画书是幼儿文学中最灿烂的瑰宝。

  与图画书不同,童谣与儿歌节奏鲜明,语言简洁有力、通俗易懂,有很强的韵律感,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对于这种具有强烈韵律感的语言形式都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幼儿文学作品选》选编了圣野、张继楼、任溶溶、鲁兵等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让孩子们在有趣的阅读中感受童趣和美好。

  童话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根植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幻想故事,它以现实为依据,但又不仅仅是日常现实生活的反映,而是给日常的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其染上奇异的色彩。儿童自身就处于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状态之中,他们对世界万物都非常好奇,没有被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消极的生活态度所束缚,因此想象力丰富而又积极向上的童话会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幼儿作品选》选编了国内外的一些经典童话故事,这些内容既有现实逻辑作为支撑,又符合事物原本的属性,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感受童话的神奇力量。

  与童话相比,幼儿故事和小说没有超越现实生活的神奇事物或情节,所有的人物、环境和情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可能出现的。幼儿小说与幼儿故事也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异,小说通常被认为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描写比较注重细节,人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个性。故事则通常被认为以叙述事件为中心,比较注重故事情节的讲述。《幼儿文学作品选》选编的幼儿故事和小说,都以幼儿的视角,将幼儿对生活的感觉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孩子们在阅读中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情节感受作品的魅力,满足了幼儿渴求有趣、新奇的感觉及战胜生活困境的需要。

  此外,《幼儿文学作品选》还选编了寓言、散文、戏剧、科学文艺和知识读物等体裁的作品。不同体裁的作品,引领孩子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成长。

  文学兴趣与文学修养是一个人成长和提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要以文学引路,就要从幼年开始。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主动要求成人为他们讲故事、读图画书,喜欢跟随大人诵读韵律强的儿歌、童谣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加强与加深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其实不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此必要,每个担负孩子健康成长教养义务的成年人都应该读一点儿童文学作品,学一点儿童文学知识。《幼儿文学作品选》正好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这一需要。

责任编辑:许珂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