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朋友眼里,徐利民是一位别出心裁的“设计师”。
“筹备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大会时,有一天徐部长忽然找到我们,说‘我想请袁隆平给我们题个词’。这个想法让我们特别意外。他当时说,上山人一万年前做的事情,不也是为了能吃饱饭吗?一万年前的古人和袁老不是有着相同的情怀吗?当时这句话,这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特别惊叹他思维的开放性。”上山文化主要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徐利民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敢想敢干的人。
在徐利民坚持不懈努力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但为浦江上山遗址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2020年10月21日,还欣然同意徐利民带队赴湖南长沙登门拜访。
“慕名前来拜访的人应接不暇,出于健康考虑,保健医生定下规矩:不接触、不外出。在大多数被谢绝的情况下,此次拜访算是破了规矩。”日前,原袁隆平秘书、院士办主任辛业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徐利民亲自带队,非常重视,“我们是被他的热忱和执着所感动”。
离出发还有大半年,徐利民就为捎什么心意给袁隆平而动足了脑子。他找到时年67岁的非遗传承人、浙江工艺美术大师郑新蓝,特意赶制了万年上山特色的稻秆扇等浦江工艺品。
现年71岁的郑新蓝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徐部长很接地气,很讲究工作方法。”
一进门,徐利民就将浦江人民的心意送给袁隆平:“这是用您的‘湘两优900’超级稻收割的稻秆编织而成。浦江40万市民,翘首盼望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到上山看看您的超级稻。”
“湘两优900”是袁隆平团队选育的籼型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当年在我市新增万亩,浦江是重要栽种地之一,光上山遗址周围就栽种了300亩。
袁隆平连声道谢,当场许诺:“亩产1000公斤,百亩片,我来看!”
徐利民还特地做了一本《万年上山》的小册子,文字印得大大的,配着图。
“徐部长一点点教我,怎么向袁隆平先生介绍,我真是特别惊叹,徐部长能把20年来上山文化的成就浓缩在这三四页纸里,他真是做了非常多的研究。”6月19日晚,时代楷模发布现场,蒋乐平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的深情回顾,让全国观众为之动容。
后来和徐利民成为忘年交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第一次的拜访并不顺利。
2020年8月12日,蒋乐平陪徐利民第一次进京拜访严文明。去之前,蒋乐平联系过严师母,相关部门明确表态,不建议拜访。
徐利民不死心,坚持到北京试一试。
抵达北京当晚,蒋乐平连打六七个电话都没有打通。更让人沮丧的是,北京下起了30年一遇的大暴雨,同行的人都有些气馁了,蒋乐平也有点想打退堂鼓。徐利民却没有放弃:“都到北京了,无论如何要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也要把心意带到。”
徐利民所说的心意,也是郑新蓝的手艺,一把上山特色的麦秆扇,凝聚了浦江人民的爱和深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天,严师母给蒋乐平打来电话,约好在小区公园里见面……
在小区公园,和严文明一见面,徐利民就拿出扇子恭恭敬敬递上,真诚地说:“您为上山出了不少力,浦江人民想念您!这是一位老奶奶用上山遗址收割的麦秆编织而成的。”
朴实的开场白,一下子感动了严先生,连声夸“浦江人有情义”。
严文明不顾年事已高,和徐利民一行,在其家楼下的公园里畅谈了好一会儿,聊浦江,聊上山……
徐利民再次以热忱和执着打动人。严文明虽然因为年事已高未能出席浦江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但欣然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还专门为会议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视频讲话:“上山是世界级的,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这样的文化,这样的遗址,当然是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我赞成。”
蒋乐平说,徐利民做事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总能用一种匠心独具的巧思,把上山文化最有魅力的点传递给大家。也正因为他真正爱着上山,琢磨上山,吃透了上山,所以才能打动一个又一个和他交往的专家。
(金华传媒记者 李艳)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