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月圆时,张述章又给自家今年的中秋“加了餐”,“烹饪”出了金华玉“满汉全席”第223道“菜”——富贵虾。定居婺城18年,这里俨然成了他的第二故里,更是他圆梦的地方。
张述章是福建沙县人。在他儿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每年的中秋,家里人很多,也很齐,吃食却很少。这一天,但凡父母健在,出嫁的女儿必当携丈夫孩子一起提着月饼回娘家团圆。家乡的月饼很大,有足足八寸,两个就能装一提,月饼用土黄色的纸包着,用稻草绳系着,古色古香。月饼外面撒着芝麻,里面包着红糖。一个大月饼,掰开了一家人分着吃。家里有兄弟姐妹六个,长辈们总说不爱吃,让小孩子们多吃一点。父亲虽是个农民,得了空总爱刻刻画画,中秋月下,他总在给村人制印,偶尔也玩玩木雕。后来,改革开放,村里人一波接着一波往外跑,极少有回来的,他就在想,或许,别处还有个故乡。
1999年,张述章还是个文艺青年,留着一头长发,携妻闯天涯,偶然间初遇婺城,他与此地的缘便难分难解。那时,沙县以外还没有沙县小吃,婺江以南还多是荒地。
那天,张述章刚下火车,看到这里的楼不高,这里的人走路不快,脸上都挂着笑容。从火车站沿五一路走到人民广场,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男女老少的吹拉弹唱,一派闲适安逸的景象,这座城市轻松的氛围让他不由地开始深呼吸。
一路向东,在古子城,他见有文人雅集,书画之风盛行,便料定自己的制印老本行能成个小气候,果不其然,小摊儿到了周末一摆出来,来往客流便络绎不绝,价格也比从前高了许多。慢慢地,他有了自己的顾客圈,他的油画和书法也得到了青睐。同在古子城摆摊的金华大姐还主动帮忙给女儿打听了报考南苑小学的方式,如今女儿即将从香港理工大学学成归来。而这份接纳和认同是他身在故乡时未能收获的。
刚从学校毕业,张述章就在老家开起了画廊,售卖老师及同窗的创作画,兼做制印生意。但在那时当地的大多数人眼里,这些都是可有可无,且太过新潮的东西。乡人只会在乔迁新居时买两幅作装饰画用,价钱也卖不高。五六年下来,依旧门庭冷清。
10多年前,张述章与金华玉结缘。这让这位外乡人再也离不开婺城,也最终走进了这座古城的城市名片。那时,张述章在古子城守着青田石、寿山石制印,也看着金华玉在市场上从少见的观赏石,到被人取材雕成挂件或把件,直至正面冲击青田石雕件市场。这让张述章不得不开始关注金华玉。并不禁为其丰富的色彩和莹润的质地着迷,开始探索金华玉赏石文化的特色发展方向。
2005年的某天,他突发奇想,精工巧雕了一盘“白切鸡”,足以“以假乱真”,一经亮相便被人以6万元的高价买走。这只“鸡”让张述章买到了婺城的房子,也让他感受到了理想的召唤——他有一个梦想,他想雕一桌金华玉的“满汉全席”。
从此,他不再去古子城摆摊制印,转而在红旗小区置办了工作室,奔走河滩石农家寻访合适的石料,自主设计,雕刻,抛光。他每天早上6点开始工作,中午11点半吃饭,吃完饭不午睡,径直回工作室,工作到晚上七点半回家吃晚饭,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近几年间,这桌越来越丰盛的“满汉全席”以每年至少五次的频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工艺美术展中,引起玉雕艺术界和媒体圈的广泛关注,也让金华玉逐步走进了国际视野。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