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73计划等支持下,我国寄生虫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测序和基因功能分析工作,相关论文于2009年7月16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全文发表。7月15日,“日本血吸虫基因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科技部、卫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的代表、相关专家和部分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疫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973计划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部署和支持了“血吸虫与哺乳动物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进化和免疫学基础”和“疟疾、血吸虫病防治的基础研究”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寄生虫预防控制所等多家单位,首次对日本血吸虫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解析。研究发现,血吸虫基因组由近4亿个碱基组成,含有40.1%的重复序列;血吸虫除了具有大量与其它物种同源的基因外,还有许多血吸虫特有基因。这为认识血吸虫生物学特征、开发抗血吸虫药物及研制血吸虫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该项研究工作识别编码基因13,469个,其中有首次发现的与血吸虫感染宿主密切相关的弹力蛋白酶(elastase),血吸虫通过编码并分泌该弹力蛋白酶消化宿主如人、牛等皮肤组织而进入体内形成危害。研究还发现,血吸虫像其它多细胞生物一样,具有与发育密切相关的多条重要分子信号途径、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较为完善的外周感觉神经系统。
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该论文代表了第一个扁形动物基因组序列,是寄生虫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日本血吸虫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研究之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大成果,将有力促进这一重要寄生虫相关诊断、治疗和预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