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东
母亲没读过书,和父亲结婚后,就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平时连集镇上都难得去,更别说是大城市了。现如今,父亲去了天国,母亲也年岁已高,89岁高龄,老人更不愿走动了,每天都呆在家里的小院里,静静地坐着,看日起日落。
做儿女的,每日里工作繁忙,平时无暇顾及,只能每周末回乡下看看老母亲,仅此慰藉一下老人思念儿女的心。无奈今年因为疫情防控,回乡次数减少,就连大年三十,我都在忙着防控疫情专班工作,而赶不上除夕夜的团圆餐。
自古忠孝难两全,每每想起这件事,内心悔疚之情油然而生。
好在疫情得到缓解,防控压力减轻,每个周末,我又能回乡下与母亲团聚了。这也是我每周必须要做的功课。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何况老母亲年近九旬,还一个人独居乡下,守望家园。这让做儿女的,内心时时不安。
母亲尽管岁数已高,但身体硬朗,每天三餐,都得饮上一杯白酒。平时还要在小院的菜地上,侍弄一些瓜果蔬菜,茄子、辣椒、黄瓜、蕃薯,密密地种满了院里。每当蔬果采摘时节,母亲自己舍不得吃,总会第一时间打电话来,让我回去拿。
“城里蔬菜很贵,还没有自己种的好,你来拿点去,也能省点买菜钱。”母亲的话总是透着对儿女的关怀。但她想不到的是,我开车回乡下一趟,往返近百公里,油耗费用,足以买回一大堆蔬菜了。
但是,饱含亲情的蔬菜,是母亲用爱心和汗水浇灌而出的,这根本就是无价的,更不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能吃到年近九旬的母亲亲自种的蔬果,是儿女心里最大的幸福。所以,每当接到母亲要我回家拿蔬菜的电话,我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去,还笑着对母亲说:“这一大包蔬菜拿回去,我又省下很多买菜钱了。”
听到这话,母亲总是会很开心地笑着,然后眯着眼,看着儿子驾车离开家门。
不愿出门的母亲,就这样安静地生活在乡下的小院里。其实,老人不是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是觉得自己老了,儿女都有自己的大事要做,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更不想影响子女的工作和事业。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一直都是名声在外,就是没去过杭州的老人,也知道西湖美景,名扬天下。想趁母亲现在还能走动,带母亲到省城杭州走走,看看西湖美景,也成了我心中最强烈的愿想。
为了带老人去杭州看西湖,准备工作要很充分,晕车药,晕车贴,车上带的水果、饮用水等等,母亲爱喝酒,得特别带一瓶白酒,还要备几个塑料袋,以备在车上遇不时之需。母亲得知要跟儿子去杭州看西湖,兴奋得像个孩子,早早就换上干净的衣服。
早上六点多,我回乡下接上老母亲,沿高速公路直奔杭州。
都说老人像小孩,此话不假。我们小时候跟着父母到集镇上玩,也是开心得像只小鸟。所不同的是,以前受家庭贫困限制,到了集镇上,我们嚷嚷着要吃大饼油条,而母亲因为囊中羞涩,往往不能随了子女的心愿。而现在,假如母亲想吃点什么,只要能买到,我一定会尽量去满足。
三个小时的车程,汽车进入杭州市区,大都市的气息渐浓,道路车水马龙,两旁高楼林立,从没到过省城的母亲,看着车窗外的高楼,惊叹杭州大都市的繁华。特别是过钱塘江大桥时,宽阔的江面上,船舶飘行,高桥横跨,每一处都让这个乡下小老太感到新奇。
汽车沿绕城高速七转八转,进入了西湖区。杭州历来是一座文化古城,绿化葱郁,名胜众多。当车子经过西湖边时,浩瀚的湖面上,游艇穿梭,人流如潮。我们在西湖边的保淑塔边,找了一家宾馆,方便老人夜游西湖。
吃过中餐,短暂休息之后,我们雇了一辆旅游车,带着老人,沿西湖边慢慢滑行。每到一个景点,就停下车来,让老人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景。尽管我去过杭州多次,但对于西湖仍然不是很熟悉,只能用心中仅有的这点可怜的知识,糊弄一下老人,无非是让老人家图个开心。
在704工程隧道口,我让母亲在一辆坦克边上合个影。704工程是当年林彪在杭州的行宫,林彪为了搞政变,特意在这里修了一个地下工事,可以从他的卧室直接通到地下,而且一旦大门关闭,可以坚持一年多时间。
站在坦克边上,老母亲虽然不明白这是何物,但我告诉她,这个地方,是林彪建造的,漫步其中,可以看到作战室、卧室、弹药库,可以防止原子弹的大门和通风空调系统。林彪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不陌生,他曾经企图谋害毛主席,而毛主席在中国老一辈人心里,绝对是神一般的人物,所以,连我老母亲都知道,建造这个工程的人,图谋判乱,是个大奸臣。
看过704工程后,我们又来到西湖龙井茶基地。这是一片绿植葱郁的平整之处,碧绿的茶树排成整齐的一行行,像画一般镶嵌在山坡上。我告诉母亲,我们喝的龙井茶,就是这里产出的。母亲俯身看着茶园,眼里闪着光亮,这是一个老人对土地、对绿植、对农事的深厚情感。
老人行动缓慢,我们只能慢慢地陪着,就像当年母亲带着我们上集镇游玩一样。母亲还时不时要拉着我的衣角,生怕走丢了。“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自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这样具有规律。
听说我带老母亲到杭州游西湖,在杭州的朋友非常有心,早早就在杭洲的百年名店“楼外楼”订下餐位,准备宴请老人家。在我们游玩了一阵后,便来到楼外楼就餐。
素以“佳肴与美景共餐”而驰名的杭州楼外楼座落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孤山脚下。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一个半世纪来,楼外楼以丰厚的历史文化跨进了全国名楼行列。
走到楼外楼门口,母亲自然不知道楼外楼的历史渊源。当我告诉她,这个地方,以前乾隆皇帝来杭州,也是在楼外楼吃饭的,母亲顿时觉得这个地方高贵起来。
步入豪华的餐厅,我们在一个圆型的拱门处坐下,此处在楼内可以透过圆型拱门,观赏到西湖的景观。夜幕悄然降临,远处的湖光山色,渐渐朦胧起来,城市霓虹灯相继点亮,让西湖笼罩在一片灯火之中。
“以菜名楼,以文兴楼”的楼外楼,不愧为百年老店,餐厅装饰典雅、环境幽美,颇具古色古香。一百多年来,孙中山、鲁迅、郁达夫、竺可桢、马寅初、丰子恺、潘天寿、赵朴初等名流雅士都光临过楼外楼。
母亲是乡下人,自然不知道有多少名人雅士光临过楼外楼,但从菜肴的色、香、味、形、质,足可以判定,这是一家很上档次的餐厅。朋友点的菜品,都是楼外楼的招牌菜:龙井虾仁、叫化童鸡、东坡焖肉、荷芯清汤等,每一道都风味独特。
一直以来,母亲在家都是主管全家老小一日三餐的“煮妇”,但是,她也许做了一辈子饭菜,也没有看到过楼外楼的佳肴名品,更别说是品尝了。看到母亲喜悦的脸色,杭州的朋友不住地为老人介绍各种名吃小菜,让这个乡下小老太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圆,望着满桌佳肴,眼花缭乱,拿着筷子竟不知所措。
“这么多好吃的,看看都满意了。”喝了点酒的母亲,面色红润,一脸的满足感。
吃完晚饭,西湖边已是灯火璀璨,行人如织。我们走出楼外楼,沿西湖边一路慢行。垂柳依依的西子湖畔,聚集着许多夜游的人们。湖中央滑行的画舫,随着灯光与湖面波动,点缀着西湖夜景,让本就人声鼎沸的湖边风景,更多了一层动人色彩。
从白堤一路行走,来到了断桥,其实,断桥不断,母亲不知断桥为何物。我告诉她,断桥是《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相会的地方,也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给这座桥平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对于农村人来说,白蛇传当然不陌生,许仙和白娘子,是我们童年时期,母亲讲述过最多的神话故事。
站在断桥之上,母亲遥望远处的湖光山色,眼睛里闪动着光亮。在母亲心里,代代相传的白蛇传故事,只是梦里的神话传奇,没想到,她在八九十岁的垂幕之年,还能在儿子的带领下,亲临西湖,抚摸一下当年见证许仙与白娘子爱情的神秘场所,这是何等的荣耀?
沿西湖边一路走来,我给母亲讲述了雷峰塔、保淑塔、六和塔、武松墓、三潭映月等西湖边流传的故事,不知不觉近10里路程,近九十岁的老太太竟然都没有喊累,就走回了入住的宾馆。
第二天,我带着老人继续游览西湖。由于许多景点都需要验证健康码,而老人使用的手机,都是非智能型的老年机,没有查验健康码的功能,所以只能放弃进入景点内,让老人在景点外看看,以示来过这个地方。
花港观鱼是一处开放型景区,我们来到湖边,清澈的湖水中,红色的锦鲤满湖游荡。老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鱼聚集在水里,惊奇得如同一个孩子,不时用手中的食物,去喂食游动的锦鲤,玩兴十足。
西湖是省城杭州的代名词,看过西湖,可以算是来过杭州了。能带着老母亲游一次西湖,做儿女的,也算是尽了一份孝心。回到老家之后,老母亲可以在四邻八方吹嘘一番:我到过省城杭州,看过碧波荡漾的西湖,摸了白蛇和许仙走过的断桥,进了乾隆皇帝吃过的饭店,这足以羡煞村里的其他老太太。
娘在,家在,这是所有儿女的心声,衷心祝愿老母亲健康长寿!希望母亲在能自行走动的岁月里,继续跟着儿子,去更多的地方走走看看。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