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周末生活

“婺派建筑”由来及其存在价值-全讯官网

2016-07-08 09:47:49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洪铁城

  三、婺派建筑形成的文化经济背景

  十三间头基本单元多方面优长分析图以上几大优长同时兼备,这在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史上是罕见的。因此笔者说,“十三间头”不但是研究住宅空间结构、形态、功能等等多方面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研究村落、集镇形成的基本单元。于是可以这样下结论:“十三间头”既是住宅建筑史的伟大创举,同时也是城市史、人类史的伟大成就。

  东阳卢宅肃雍堂

  东阳卢宅石牌坊

  东阳南马让德堂

  东阳卢宅树德堂

  婺派建筑有徽派建筑中没有的木雕装饰横店瑞霭堂轩顶

  卢宅肃雍堂大堂灯

  南马下安恬懋德堂轩顶

  李宅祠堂大堂灯

  东阳白坦务本堂

  “婺派建筑”由来及其存在价值

  1、宋时金华是了不起的大都市

  南宋朝时金华是不是“陪都”,没有史料明文显示。但金华作为宋朝的大都市,绝对地是历史上的存在事实。

  理由之一,因为宋室南度很多皇亲国戚、名门望族被朝庭赐居金华;之二,因为金华距京城临安(杭州)不远;之三,因为金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川优美,物产丰富。

  当时金华是经济社会文化十分发达、思想观念十分前卫的城市。因为金华为宋朝理学中心,是吕祖谦、陈亮、唐仲友等大理学家、大教育家的故乡,当时的丽泽书院是讲学、聚会、培养生徒的大本营;因为《中国通史》有载,金华是全国四大造船基地之一;因为《中国通史》有载,金华是全国四大雕版印书中心之一。

  作为宋朝大都市,从地格上进行分析,金华处于浙江心腹之地,被誉为“浙江之心”。因为水陆交通条件优越,东阳江、武义江与婺江交汇于金华城市中心区,可以直通兰江、衢江、富春江、钱塘江,直抵首都汴京。这在古代是非常了不起的快速交通系统。要不,怎么可能成为全国四大造船基地之一呢?

  金华几个县市历史上出过沈约、骆宾王、冯宿、贯休、张志和、王象之、乔行简、胡应鄰、李渔等等大名人,李白、陆游、朱熹等等大名人过往甚多,包括李清照晚年选择定居金华等例子,可以说明金华是十分宜居、宜学、宜商、宜游之处。

  因此,金华城市文化实际上是一个本地文化和移民文化的大融合。

  2、大金华位于多种文化交界地区

  人所共知,浙江北部是吴越文化区,浙江南部是瓯越文化区,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正好是吴越文化区与瓯越文化区的交接区。金华之西是徽文化区与赣文化区,金华之东是海洋文化区,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故此又是徽文化区、赣文化区与海洋文化区的交接区。然而金华人大胆敢于别开生面,既不陷于纯粹的吴越、瓯越、徽、赣、海洋文化,又能或多或少接纳、融汇相邻文化区的长处,从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婺文化区。金华地方戏——婺剧为什么有六大声腔?就因为我们地处多种文化交接地区,接纳、融汇了相邻文化区的精华。为什么“婺派建筑”自成风格,独树一帜?其原由也在其中。

  3、金华是外地人喜欢卜居的好地方

  金华人为什么不被人家同化而独树自我呢?

  因为金华人,多是北方移民,多出自人格品质较为独立的名门望族、皇亲国戚。以东阳为例,110多个姓氏中,80多个姓氏是北方移民,其中有赵匡胤弟弟赵匡美的裔孙,有郭子仪的裔孙。再如金东区,有严子陵的裔孙,有范仲淹裔孙,例子俯首即是。

  外来姓氏多是形成金华文化特色的另一大原因。除了朝庭指令迁居金华,地方志上记载,还有因为战乱时逃到金华卜居的,还有因为到金华经营商业而定居下来的,还有因为遁世隐居到金华的,还有因为在金华任官秩满而住下的,还有因为爱慕金华山川秀丽而不走的,还有因为到金华游学拜师住下的,还有因为逃荒谋生到金华的,等等,都认为金华适于居住,适于发展,有利于家族繁衍。金东区有个小小的一个白溪村,古时为什么有六七十个姓氏人聚居呢?家谱上写着,因为不但“可居、可田”,而且还可以经商做生意,是“可启后,可开先”的、真正的“不拔之基”。

  故此可以这样说,金华人的祖先大多是外地人,多是读书人,儒家传人,见识广,手眼高,所以创造了极具儒家气质、儒家精神的文化。表现在生存空间环境上面,便是“婺派建筑”。

  四、“十三间头”是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创举

  关于“婺派建筑”的基本单元“十三间头”,笔者有专著《“十三间头”拆零研究》一书对其优长作详细论述。简言之为以下几点:

  其一,土地利用强度极高。“十三间头”建筑适于居住区低层高密度的布局模式,虽然是农耕时代珍惜土地的产物,但蕴含着邻里关系和谐,祖孙三代同居互相照应,建设成本低廉等等优点,数百年来活态存在,可以佐证其合理性、科学性的存在。

  其二,平面布局对称、均衡,冬暖夏凉,四季皆宜,自成完整的阴阳和谐的小单元,小宇宙,巽、震、坎、离、乾、坤、艮、兑八卦齐全,能供不同命卦人聚居,而且极为不容易地做到了每个门多不骑卦。

  其三,有大小客厅三间、卧室六间、厨房一间、厕所一间和贮藏室两间,使用功能齐全,动静搭配,布局甚为严正,合理。

  其四,“三明两暗”的院落式结构,上接天气、下接地气,通风采光效果俱佳。

  其五,外廊、内廊纵横安排,既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又具有良好的交通性,而且能够符合消防救援与疏散的要求。

  其六,由于“十三间头”结构极为规范,因此不但有利于对梁柱、门窗以及木作、石作、瓦作等大小构配件进行预制加工,而且有利于工口材料预算、筹备和营建过程管理,其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预示着建筑标准化、工业化开始走进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其七,梁架、门窗等部位的木雕装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白胚成活不施油彩,而且画面上有教育意义,可以说非常雅致,非常大气,极为成功地构筑了性格品位别具风采的、儒家传人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这在北京、徽州、福建、陕西、云南、西藏、四川等地民居中,很难找到可以媲美的例子。

  其八,“十三间头”作为基本单元,可以用中轴线设计原理往后不断扩建,如是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例如东阳的卢宅、白坦等村庄,都是几百年保存下来的实证,可谓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手法。而几个建筑群出现,就变成一个聚落,变成一个村庄,久而久之,便是一个集镇。

  五、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1、“婺派建筑”的代表作尚存何处

  作为“婺派建筑”,如果以市区来说,因为城市变化太大,太快,已经所存无几。市区现存的天宁寺、侍王府、城隍庙、通济桥等古建筑,是南方省份较为常见的形式,多种文化交融的结晶,因此反过来也可以说不具备特别明显的地方建筑特色。所以,如果真要叫响“婺派建筑”这个品牌,那应该以东阳卢宅肃雍堂、白坦务本堂、横店瑞霭堂、瑞芝堂,怀鲁史家庄花厅、下石塘润德堂,南马上安恬懋德堂等,义乌黄山八面厅、佛堂吴棋记宅等,浦江郑氏义门、白马镇进士第等,磐安榉溪十八门堂等,永康徐震二公祠等,兰溪女埠一个前几年整体搬到义乌佛堂民居园的三进清中后期民居等,以及武义郭洞、俞源村古民居,可为拳头产品。这几个县市都是古婺州的成员,今天都在金华市管辖的范围之内,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单元式经典住宅数量很多,结构很完整,形制很规范,特别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把他们冠之为“婺派建筑”或“婺州民居”代表作,很恰当。

  除了金华地区,其实“婺派建筑”在绍兴地区的嵊州、诸暨,衢州地区的龙游、江山,丽水地区的松阳、遂昌等地,都有实例存在,本文点到为止了。

  2、“婺派建筑”最具中国儒家气质与特色

  气势恢宏的“婺派建筑”装饰艺术

  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体系“婺派建筑”,前面说了,主要体现在民居当中。其存在特征主要是符合礼制与规范,具体表现在中轴对称、空间敞亮、功能齐全、装饰寓教于乐等方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专家赞同笔者观点——它们是最具中国儒家精神气质、中国儒家文化特色的住宅,所以被列为与北京四合院民居、徽州民居、福建客家土楼民居、陕西窑洞民居、云南傣族干栏式民居、藏族碉楼式民居、蒙古包民居、嘉陵江吊脚楼民居等等齐名的“中国十二大民居”列行。1992年笔者参加一次国际会议陪代表们参观,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东阳明清木雕民居是“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艺术遗产”。

  故此可以定论,“婺派民居”是代表中国儒家居住文化特色的活标本。而且因为儒学即国学,故此也可以言之:“婺派民居”是中国古代住宅典范。

  3、研究“婺派建筑”的意义何在

  其一,如果大家随笔者走进村庄、走进明清朝某个三合院,四合院,可以看到冬天人们在院落晒太阳,夏天人们在走廊乘风凉,大厅的太阳从早上八九点钟一直照到下午三四点钟,绝对的明亮……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居住空间冬暖夏凉很亲切,很温暖,很宜人。

  其二,如果大家随笔者走进村庄、走进明清朝某个三合院,四合院,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廊下写作业,妇女们在廊下做针线,老人们在廊下闭目养神,或者抽烟,聊天……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这些居住空间安静舒适,宜休,宜学,还宜工。

  其三,如果大家随笔者走进村庄、走进明清朝某个三合院,四合院,可以闻到某家房间飘出蒸鸡的香味,炒霉干菜的香味,甜酒酿发酵的香味,还有某家婴儿入睡的呼呼声,母鸡下蛋的咯咯声,踩缝纫机的哒哒声……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同院而居的兄弟妯娌相处很和睦,同院而居邻里相处很和睦。

  其四,如果大家随笔者走进村庄、走进明清朝某个三合院,四合院,可以看到上房、厢房、洞头屋、走廊、院落等等空间井然有序,功能分区明确,设计极高超;可以看到柱列、梁架、门窗以及局部细部装修很整齐、很规则,在整齐与规则中求其丰富多彩的变化,显现着设计的艺术性所在和制作的标准化、工厂化端倪……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遵守礼制、则例、典法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说明遵守礼制、则例、典法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五,如果大家随笔者走进村庄、走进明清朝某个三合院,四合院,可以发现“十三间头”不但是一个大建筑群的“基本单元”,而且是一个村庄居住区的“基本单元”,是形成整个村庄建筑风貌、风格的“基本单元”……这一切说明什么?说明村庄乃至集镇乃至城市,可以套用沿用“基本单元”设计手法。因此,可以说这一切对于我们研究村庄、集镇乃至城市规划,研究建筑风貌、风格,有着教课书般的意义。

  4、兰溪是两种文化交融而产生的佳例

  金华的兰溪,古代文化遗存很多也很精彩,古城墙、古堤堰、古民居、古店铺、古寺庙、古街巷、古戏台等等数不胜数。1996年底笔者建议兰溪市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向当时的兰溪市委书记作了如此归纳。原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老先生曾经跟笔者说:兰溪的东西比金华多。言下之意是兰溪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没问题。

  但是今天在此单独提到兰溪,想说明它曾经是十分响亮的古商埠城市,受外来文化影响多,因此跟东阳、义乌、磐安等地,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不属同一文化体系。因为,诸葛村等是较典型的屏风墙、小天井、小单元的“徽派建筑”特色,而上面提到女埠前几年一个整体搬到义乌佛堂民居园的三进二层清中后期民居,其中轴线左右对称,十三间头基本单元,然后加之马头墙、大院落、大敞口厅、木雕装修,则是极地道的“婺派建筑”做法。所以说兰溪有自己的特色,特在“婺派民居”“徽派建筑”两大体系同时存在,共生共荣。

  作为结语

  “婺派建筑”就这样以自己五大特征和别具一格的儒家文化气质而存在。

  “婺派建筑”的精华——“十三间头”建筑“基本单元”,作为体现历史的、科学的、艺术的、文化的、社会的文明结晶,光照日月。

  上千年数百年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作为创造“婺派建筑”的金华,是一个宜居、宜游、宜读、宜工、宜商的城市,是一个出多方面人才的地方,是一个老百姓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较高较好的地方。因此,正确认识自己“婺派建筑”的文化属性,弘扬自己“婺派建筑”的优秀传统,构建具有自已“婺派建筑”风貌特色的城市,家园,具体到一个小小的空间和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2008年5月14日金华

  2016年6月25日修改

责任编辑:郑剑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