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秉翰 王静姝)残疾群众在外出时或多或少都会遇上这样的难题:雨天易滑、如厕不便、业务办理时标识不易辨清、无障碍设施不全……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
近日,记者前往城西街道双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现楼下有4处无障碍停车位,残障人士可优先停车,方便他们出行办事。进入服务中心后,残障人士可以乘坐无障碍电梯或扶着防滑扶手上楼梯,前往社区的服务大厅。
在二楼大厅,记者看到一系列助残配套设施。无障碍阅览室中有许多用盲文编著的触觉书籍,以及可以文字转音频的盲人文字扫描仪,让视觉残障人士也能漫步书海,享受知识给予心灵的浸润。大厅内还有可临时借用的轮椅和拐杖、残疾人康复运动器材、无障碍休息区,以及改造后的低位服务台。在卫生间,洗手池和坐便器都有扶手,坐便器旁还有紧急按钮,使用者如有困难可以按下按钮联系服务中心前台。服务中心里的细枝末节将“无障碍”服务延伸到社区的“神经末梢”,让特殊群体实现生活“无碍”。
随后,记者前往凤山街与解放西路交叉口,发现附近的红绿灯都设有“残疾人按钮”,并且配备音响。视障人士如果需要单独过马路,可以语音唤醒手机中的“春芽地图视障版”,直接联动到路面上的路面设施,知晓红绿灯的亮灯情况。
双龙社区党委书记孙铮告诉记者:“我们双龙社区有不少老旧小区,设施不够完善,之前也收到群众反映残疾人、老年人出行方面存在困难的问题,后续我们会继续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逐步扩展至整个辖区范围,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对残疾人这样的特殊群体来说,受到一些客观存在的限制,外面的世界在很多时候是可望而难及的远方。为优化无障碍环境,提升辖区残疾居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生活环境,婺城以点带面,逐渐构建一个从进入小区大门到回到家门口的闭环式无障碍出行环境。
近年来,婺城区还坚持走进残疾人家庭,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竭力为残疾人打造有温度、有情怀、无障碍的居家生活环境,为残疾人群体开展地面平整及坡化、蹲便改坐便、加装扶手或抓杆等无障碍改造项目,并根据残疾人不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区残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婺城完成无障碍社区建设1个,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15个,无障碍进家庭89户,努力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及出行环境。今年,区残联计划结合净居亮居项目,为85户困难残疾人进行居家环境提升,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