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黄诗媛摄
李俏红
记得上大学时,周末得空,经常同学三五成群结伴去市区“踩大街”。所谓“踩大街”就是盲目乱逛,逛哪算哪儿。那时学校到市区只有一趟公交车,终点站是位于古子城的清波门,巧的是金华各类地标性建筑都在古子城。
先说八咏楼。我们第一次去八咏楼吃了闭门羹,守门的是个瘦小老头,他说正在整修呢,进不去。我们不甘心地隔着木栅门向里瞄了两眼,里面没有干活的工人,但楼外场地上,着实堆着许多木料,只好转身悻悻然下了台阶。
第二次去是半年之后,楼已经整修好。只见城台巍峨,楼阁高耸,飞檐翘角,很是壮观。我们沿着台阶往里走,楼内空无一人,唯有李清照的汉白玉雕像立在大厅的中央,带着几分忧伤,静静地凝视前方。
也许那时知道李清照与八咏楼渊源的人并不多,不像我们这批中文系的学生,对李清照极为崇拜。“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的这首《题八咏楼》气势大开大合,比男子还须眉大气。八咏楼成就了李清照浩淼豪迈的诗句,李清照成就了八咏楼的千古风流。八咏楼初建于南朝,那时的江水野得很,波涛汹涌,一路往西而去。
侍王府是无意中发现的,那时它还不是什么全国文保单位。像一个被人遗弃的民居,很多杂物堆放着。我感兴趣的是院内两株千年古柏,还有遍布整个正厅的墙壁、房梁、柱子、斗拱和天花板上的壁画,既粗犷又细腻。
每次去侍王府,我总会在两株高数丈的古柏前久久站立,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隆隆的战鼓,呼呼的练兵声,能看到27岁的侍王年少得志、英姿飒爽的身影。
两株古柏为“夫妻柏”,早已过了“千年大寿”。古柏躯干斜而不倒,根部爬满碧绿的青苔,几个树节像巨大的拳头,突出在外,高高的枝干旁逸斜出,直指云天,充满了张力。杂草匍匐于树根,苔藓依附于树皮,粗壮苍劲的树干如同守望的士兵,走过了千年的霜雪,看遍了千年的烟云。
古柏立于侍王府的耐寒轩前,据文献记载为五代吴越王钱镠亲手种植。据说,侍王府原址唐宋时为州衙所在地,元为宣慰司署,元末朱元璋曾驻此,明时为巡按御史行台,清朝为试士院。1861年5月,太平天国重要将领侍王李世贤攻克金华后,召集工匠对此大加修葺,并在原旧址上构屋数重筑成西院。整个建筑分为宫殿、住宅、园林、后勤四部分,毗连宽广的练兵场,总计占地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从五代十国,到唐再到宋元明清,城墙上的旗帜已经不知变换了多少回,而院子里的古柏坚定如磐石。千年古树,它是会说话的,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听。
所有的帝王都想江山永固、长生不老,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而一株树,它从来不说要活多久,却以自己的超然物外活得比谁都久。它的生命是有记忆的,所有的记忆都在那一圈圈细密的年轮里。它把自己的根扎得又深又广,把枝叶无限地向天空延展,去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与山河共生,与云雾一体,顽强得让人叹为观止。
它坚守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从来不懂退缩。它适应任何一种生存环境,干旱、水灾、大雪、狂风、暴雨、奇寒、酷热,什么都不能使它屈服,它承受着各种各样的苦难,却以和风细雨进行化解,正因为经历了所有时间和事件的考验,它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它看到的东西比我们要多,它的节操也比我们很多人要高尚。
有事没事,我们还会沿着古城墙慢慢转。金华城有四门,南为保宁门,东为熙春门,西为桐树门,北为金华门。李白曾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到“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据说古时金华三江六岸百货山积、帆樯如林,县志上有记载的渡口有30多处。然而随着时代的冲刷,古码头这种特殊的遗存所剩无几,宏济桥码头、赤松门城墙都已不在,我们去时,唯有古码头旁数百年的古樟树还站在那里,不离不弃。记得酒坊巷旁有个小馄饨摊子,那摊子上的馄饨美味得紧,皮薄馅嫩,放入一勺香喷喷的油渣,加点青绿葱末,再放点鲜红的辣油,真正是味美汤鲜。
毕业离开金华后,还常常想起这一美味。
真正落户金华,是毕业10年之后。那时住江南,古子城去得不多,然而这两年古子城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每一次去都让人有惊艳的感觉。
前几天,老家同学来金华,我带她去古子城体验慢生活。古子城通过规划整治,如今成了网红打卡点。
迎着晨曦,我们登上了高高的八咏楼。极目远眺,南山连屏,双溪蜿蜒,尽收眼底。同学是语文老师,没来金华之前,心心念念想一登八咏楼。站在八咏楼上,她问:“现在我们正对着的江,就是李清照笔下的双溪吗?”我点头称是,她的眼里立马放出光来,轻声吟诵着:“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刻江水舒缓地流动着,江面上确实停泊着小小的舴艋舟。当然,此舟早已不载愁,只是作为摄影画面的点缀。然后我们又去逛了满堂书院、黄宾虹艺术馆、金华玉文化陈列馆。
我们去的那天,还在府城隍庙赶上了一场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现场既有“糖画”“棕编”等传统手工艺的体验,又有“打麻糍”“做桂花糕”等美食体验,还有“木雕”“古琴”等文化体验。我们很开心,每一样都试了试,在尝试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金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学说,好羡慕你是个金华人,可以随时感受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午,请同学吃饭,点了金华火腿名菜“蜜汁火方”。同学吃了赞不绝口,兴奋地说:“吃过此菜方知地道金华味。”
近年来,古子城点点滴滴的变化,看在眼里,美在心里。身为金华人,一心爱着古子城,真的很幸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